第408章 刺耳(第2/2頁)

當張惟賢一行人看到廣寧城外最近的羊馬墻時,隨行各人,都是大大的松了口氣。

不論如何,可以從容休整一段時間了。

自四月承旨,張惟賢身負的任務就是褒獎遼東鎮在速把亥一役上的戰功,另外就是旨意上明說著的,調和將帥矛盾,使遼東全鎮將士的心思用在北虜的身上,而不是內鬥。

旨意中沒有提起周永泰,很顯然,這位遼東巡撫在皇上心裏的存在感並不強烈,甚至頗有一些惡感,估計他的遼東巡撫幹不長久了。

另外就是遼陽一事,在張惟賢出京前後消息也到了京城,朝廷短暫的爭執之後,也是認可了梅國楨的報告,將此事定性為遼陽鎮敉平叛亂,又加授一道旨意,替遼陽鎮在遼陽的所行所為背書。

惟功的判斷沒有錯,朝廷上下不是傻子,既然調他到遼陽,與本土勢力的沖突不可避免,固然這事兒是鬧大了些,但大明朝堂上的諸公應該也會明白他是情非得已。

至於留下張惟功酷烈好殺,在皇帝心裏也有一些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反正連兵發紫禁城,午門外列陣威脅太後的事情都做過,現在遼陽城中的事情,又算得了什麽?

張惟賢身負重任,自然是不敢怠慢,連續不停地趕路,抵達廣寧城外時,確實已經是人困馬乏了。

“臣等,躬請天安!”

“聖躬安……”

隨著張惟賢拿腔弄調的聲音響起來,“開讀”旨意就是順理成章的流程。廣寧城中,總兵李成梁,巡撫周永泰,巡按梅國楨,加上幾位道員,還有十幾位副總兵,幾十位參將,遊擊,濟濟一堂,冠帶輝煌的站在鎮東堂的正堂之下,隨行的錦衣衛旗校全換了嶄新的飛魚服,系著腰帶,按著繡春刀,挺胸凸肚,顯示著天子親軍的威儀,張惟賢親自開讀,以錦衣衛都指揮出使一方,並且開讀,這在嘉靖和隆慶兩朝都是沒有的事情,也足以鄣顯著萬歷皇帝和朝堂諸公對遼東的重視。

因為薊鎮防線的鞏固,遼鎮就是直面插漢和朵顏三衛強大部落的天下第一鎮,當年的第一鎮大同鎮,宣府鎮,山西鎮,固原鎮,這些軍鎮的風光早就被遼鎮給奪去了。

事實也是毫無可爭議的……李成梁現在就是頭戴貂蟬梁冠,大紅蟒服,玉帶,錦靴,身上的佩飾也是伯爵的飾物,近三十年來,惟一以軍功封爵的便是此人,九邊重鎮,論威望當然是首推戚繼光,論實際的官位和真正的權力,當然是首推李成梁。

開讀之後,李成梁聽著聖旨中不多的褒獎之語,臉上倒也沒有太多的尷尬神采……在場的遼東鎮的諸多將領,倒是都有或多或少的這種神情。

遼東鎮歷來打勝仗很多,斬首過千級的大勝仗也有,自隆慶到萬歷年間,所有的告廟獻捷,十次有九次倒是都是遼東鎮打出來的功績。

自萬歷年以來,只有一次是四川總兵劉顯打出來的斬首近兩萬級的超級大勝,這一仗也是告廟獻捷,不過那是南方明軍的功績,打的又是生苗……這樣的戰事,在遼東的悍將眼中,根本不具有任何獻捷的價值。

這一次,大家卻是有被赤裸裸打臉的感覺,速把亥折騰了幾十年,絲毫無事,遼陽鎮新至就斬了這廝的首級去,而前因還是被自家的大帥刁難,雖然聖旨裏絕對不可能提及此事,但所謂的和衷共濟的話語,在眾人聽來,就是格外的刺耳了。

李成梁心中當然也極不是滋味,好在他歷經三朝,又是中年之後才發跡,心態極為堅韌,是以眾人全然看不出來他心中所思,只看到大帥波瀾不驚,榮寵自若的模樣,大半的人,都是心生敬佩。

只有趕回來接旨的李平胡和陶成嚳互相使了個眼色……他們對李成梁的虛實,也是看的越來越多了。

這便是上位者的悲哀,大抵離的遠些的人,總能保持敬意,離的越近,便是越容易不遜。

所以孔子的話倒也是可放在眼前的明證,小人之流,大抵就是遠之則怨,近之者不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