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應對(第2/2頁)

女真部落在明初時實力很弱,但發展至今,其分為數十個部落,其中強大的有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黑龍江女真,鴨綠江女真,哈達部,烏拉部,渾河部,蘇克素護河部,這些部落,有的是有好些個城寨為核心,有些是以一兩個大城寨為核心,這些民族生活在由鴨綠江到黑龍江再到草原和遼河河套,再北上的大興安嶺的莽莽雪原之中,皆是由大大小小的生熟女真部落所組成,再有鄂倫春人,赫哲人,索倫人等各族人民,皆是以打獵捕魚為生,輔以少量的耕作,越是靠近明朝統治區域的,其相對的文明程度就越高,比如建州部,此時已經會打鐵,制兵器,皮甲,也會種地,聚集區域相對發達,部落人數當然就越來越多,在當時的嚴酷的自然環境下能生育和成長的成年的女真男子,無不是射術精良,後世的人很難想象,從出生到成年,始終在冰天雪地嚴酷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經常要食生肉,睡在地下的地窩子裏,饑寒交迫,能站立時就得開始拿著弓箭去射獵,否則很有可能會被餓死,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男子,天生就是無比精銳的戰士。

這是異族在惡劣環境下生長的代價,同時,也成了他們的優勢。

萬歷二年時,建州右衛指揮王杲謀反,李成梁斷然處置,將建州右衛幾乎夷平,斬首甚多,女真各部因此安穩了不少年,但謀叛之心肯定不熄,畢竟是從明初至今,反叛又平服的女真部落太多了,遼陽城就是為了鎮服女真而興建,這座城池從開始的十六裏周長到二十二裏,後興建的北城原本的目的就是安置投順的女真降人。

女真各部的問題,永遠是大明的嚴重邊患之一。

曾省吾一說,文華殿中的嗡嗡聲越來越響亮了。

速把亥,遼陽,女真各部,這些東西好象一根絞索,將大明的遼東鎮緊緊地勒住了,叫人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開始只是一場小小邊患,在曹簠的浪戰和輕敵下,有演變成一場崩潰的災難的可能。

張居正一錘定音,環顧左右,沉聲道:“當務之急,是要調精兵強將,充實遼東。”

從沈陽到遼陽,再到廣寧,寧遠,山海關,這是大的戰略要點,然後就是撫順關,開原,鐵嶺,遼南四衛,再下來是鳳凰城,義州,連山關,再下來是沿河套各堡,從西平堡到奉集堡,再下來是各寨,台,火路墩。

從城市到軍台,火路墩,這是大明在遼東的防禦體系,但再好的防禦體系也要得人,殿中之人都明白,僅憑遼陽的幾萬軍戶,無非就是在人數上恐嚇敵人,真想打仗,幾十萬軍戶也是白給。

和統計丁口人數就是戰士人數的遊牧民族或漁獵民族不同,漢人這個農耕民族的優勢就在於濃厚的國力和組織性,如果有好的組織,比如任何一個王朝的國初,虐這些遊牧和漁獵民族就跟玩兒一樣,但到了王朝中後期,農耕民族失去了良好的組織後,很容易成為被宰割的魚肉。

萬歷初年的明廷因為張居正,因為萬歷還沒有荒怠政務,總算是保留了相當的應變能力,在張居正決斷之後,曾省吾先道:“若充實遼陽,有選擇三。一,調薊鎮,保定精兵,擇一大將至遼陽。”

這第一法幾乎沒有人會贊同,薊鎮保定的兵馬戚繼光系的色彩太濃重了,再派上一個南兵將領,等於把遼鎮這個重鎮也給了一半給戚繼光,現在這個戚帥已經夠位高權重,手中的兵馬實力也足夠強了,再充實薊鎮的實力,除了張居正以外,怕是有很多人睡不著覺。

至於調宣大山西兵馬,更不會納入考量之中。

“第二法,”曾省吾今天有意要展現自己的才幹,第一法受挫在他的預料之中,他聲色不動,繼續道:“調寧遠兵馬充實遼陽,由祖仁或祖承訓為領軍將領。”

這個辦法叫不少人為之意動,祖家實力強勁,家丁數量和實力只在李家之下,調祖家入遼陽,這不失是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