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取銀(第2/2頁)

哪怕他們是文官,但現在都是主事和給事中,禦史一類的小官,若想出頭,並非那麽容易,攀上一顆大樹,將來仕途可能一帆豐順。

但惟功勛貴武官的身份,還是使得他們心存顧忌,議論之時,這就是最大的阻礙。

“我輩但秉承直道而行,所為皆濟國利民,又何論文武?”梅國楨自己就是文武雙全,對這些好友知交們的顧慮,十分不以為然,他大聲道:“少國公是心存丘壑,一心報國的人,他是勛臣,武將,我等讀書至今,胸懷抱負反而不如,這種時候,還抱著文武之見不放,東華門外唱名而出的驕傲,就是如此麽?”

所謂東華門唱名而出才是值得驕傲,才是好漢,這是宋朝宰相韓琦的名言,韓琦要殺大將狄青的部下,狄青求情,說道此人是殺西夏人的好漢子,韓琦則以梅國楨的話回應,直言進士才稱得上是好漢,普通軍漢,哪怕殺敵再多,地位再高,在文官眼中,不過是一條狗一般看待。

自藩鎮禍亂後,宋人撥亂反正太過,過於壓制武人地位,韓琦的論調十分偏激,偏壓的狄青無話可說,後來狄青成為武將身份的樞密使,更被朝野所有的文官所攻,最後心力交瘁,郁郁而終。

大明自土木堡之後,文武並重的格局產生了變化,京營的衰弱,一方面是勛臣和武將損公肥私,罔顧法紀,另一方面,當然也是文官抱殘守缺,將武將死死壓住。

在場的人,都是與黃道瞻交好,年紀也不大,被梅國楨這麽一激,呂坤第一個道:“好,克生說的對,只要有利於國,何分文武?出將入相,才是真正的本事。”

“大話你可說出來了。”梅國楨笑道:“教你們騎射,可別推三阻四。”

盧洪春道:“十幾年寒窗苦讀的苦都能經受,何懼一點騎射小道?”

“你們走著瞧吧。”梅國楨是真正下過工夫練武,知道並非易事,但眼前這些人,個個眼高於頂,只以為讀書才是天底下最難的事,他現在也不多話,只等帶他們去學習時,這些家夥就知道厲害了。

……

“皇上又下條子來了。”

說話的是戶部尚書張學顏,他也是張居正的死黨心腹之一,在張居正的內書房中,以部堂的身份與張居正對坐,侃侃而言,十分從容。

張居正任用的人,除了少數是只知逢迎毫無本事的馬屁精之外,多半都是一時幹才,張學顏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度支平衡,說起來容易,在大明為戶部尚書大司農,卻是十分為難的事情。

因為大明的財政制度是趕走蒙元後匆忙草創,十分蕪雜混亂,加上太祖水平不行,很多制度就是想當然,戶部根本沒有統籌統支的功能,遠不如唐宋的三司度支使能統一財權的權威,在全國層面上來說,戶部與其說是國家財稅部門,不如說是一個具有一定財稅統計和收取功能的國家層級的倉儲調配中心,對國家層面的財政收入和支出,戶部沒有辦法做統籌和計劃,倉儲功能倒是基本上能完成,並且還完成的不錯。

有明一代,哪怕是明亡之際的京城和各大城市都沒有出現糧荒在內的物資嚴重匱乏的情形,這就是戶部的功勞了。

此時太倉存銀有四百余萬,而張學顏遞給張居正的手詔上,是萬歷皇帝吩咐從戶部存銀之中,撥取十萬兩白銀,送入大內支用。

“上次撥銀是何時?”

“是萬歷七年三月,七月,九月,每次均十萬,一次由太仆寺,兩次由光祿寺撥取。因為與戶部不相關,所以我不曾與聞,亦不曾說什麽。”

張居正微微點頭,以他的身份,皇帝在外朝取用銀子,他當然是十分清楚。

去年至今,皇帝在外取銀三十萬兩,以內廷用度正常供給來說,這頻率確實是有點過份了。不過張居正也知道,歷次取銀,並非是皇帝一人獨用,也可能是供給太後所用……太後喜歡禮佛敬佛,所用開支十分巨大,而且太後喜歡貼補給外家,武清伯李偉貪婪無比,經常索要宮中財物,太後也幾乎是有求必應。

這件事,皇帝不止向一個人述過苦,叫過委屈,所以,知道的人不在少數。

此次取銀十萬,最少有一半是用在潞王府的裝修上,這是潞王向皇太後請求的。

“這件事,我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