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朋黨(第2/2頁)

身邊的張四維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雙目低垂,打定了主意不出聲,申時行也是如此,對今日之事,這個十分幹練的新晉閣老興趣不大,申時行最近關注的是漕運上的一些麻煩,今年漕運轉漕不利,在臨清一帶遇到強降水,有二百多艘船和十幾萬石糧食傾覆在河水之中,船夫驛兵也死了好幾十,這是一個大亂子,張居正已經指示要嚴懲當事官員,不論是地方官和漕運有關官員,這一次肯定要摘一大批烏紗帽下來……元輔的決心和手腕申時行從不敢懷疑,因此他只能盡可能的保一些人下來,更多的人肯定要在這一次的風波裏丟官了。

對張居正的這種雷厲風行,不留余地的行政之法,性子溫和的申閣老心中絕不贊同,只是他也絕對不會頂撞張居正,在今日廷議上,申時行更是毫無看法,而且他也知道,廷議之事皇帝心中十分抵觸,只是張居正出面之後,皇帝無法反對,這件事上越是支持張居正的,得罪皇帝之處就越多,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還是不出聲的好。

內閣除了張居正就是一對天聾地啞,六部之中,尚書一級的全部是張居正的私人,都察院十之六七是元輔所控制,京卿並詹翰科道之中,元輔的人也在多數。

此時放眼看去,張居正心中也是滿滿的自豪感。

朝堂之中,盡在他的掌握,地方之上,督、撫過半由他的親信充任,任何政務舉措,一封私信就能夠解決,為首輔者,到他這樣的地步,也算是前無古人了罷。

他又瞟了一眼皇帝,心中湧起一種十分怪異的感覺。

對萬歷,他的感情是十分復雜的……但今日事已至此,只能按計劃一步步的走下去了。

“今日廷推,是選定整頓京營的人選……”

廷推官職會議原本應由大學士或是吏部尚書主持,但今日會議是推選提督整頓京營的人選,所以由兵部尚書方逢時來主持,在他的宣諭之下,人選也是再次被確定了下來,不出意料之外,果然就是兩組組合。

“諸卿可暢所欲言。”

講完今日議題之後,皇帝又說了一句應景的話,然後萬歷就閉上了嘴巴,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底下的事就是等廷議的結果了。

“臣以為,”吏部尚書王國光三朝元老,長髯灰白,神色不怒自威,環顧眾人,天官大人威風凜凜道:“用事當用大臣,張惟功雖功績顯著,但名位不顯,與定國公、張惟賢、趙孔昭三位相比差距甚遠,所以臣以為當用後三人主持整頓京營之事。”

戶部尚書張學顏道:“臣與王大人意思相同,此乃國之大事,當用重臣主持其事。”

工部尚書,都察院掌院,禮部尚書萬士和等人先後開口,均是贊同王國光的話。

這些人,全部是張居正的私人親信,這個風向標實在太明顯了。

朝中的重大事務,內閣是總理,六部是執行,都察院是糾察,這些強力部門全部支持徐文壁一方,連接的表態,幾乎是眨眼之間,便是將惟功的一切希望,均是打得粉碎!

金台之上的萬歷,仍然是那種高高在雲端,面無表情的模樣,但眼中的怒火,幾乎要掩飾不住!

眼前的這些臣子,毫無任何避諱的在結黨,在營私,在君王面前,張居正這個元輔在展示著他的肌肉和力量。

這種無能為力,被人耍弄在股掌之間,一切任人操縱的感覺在普通人來說也還罷了,在生下來就是皇長子,稍長些就是皇太子,九歲就成為皇帝,已經登極近九年的青年皇帝來說,眼前的這一切,就是一個接一個的耳光,噼裏啪啦一直不停的打在他的臉上,打的他鼻青臉腫,卻還不能有任何的不滿表示,因為眼前這一切都是按程序和慣例在進行,是祖宗法度,萬歷若不滿,只能是針對某個大臣或是某個論點,就算他是皇帝,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和權力來推翻眼前的廷議過程和形式,更不能將廷議的結果給否決掉,否則的話,就是會有一記更重更響亮的耳光,毫不猶豫的重重地抽在他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