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插手(第2/2頁)

這也是張居正的悲哀之處,長於謀國,短於謀身。

徐階退職之後,好歹留下了張居正這個大門生替自己留有一絲余地,沒有太慘的遭際,無非是被清田,兩個兒子被革職充軍,但徐階本人沒有被觸動,徐家仍然是華亭數一數二的大世家。

而張居正自忖年輕也好,或是沒有做好規劃也罷,總之就是沒有真正的接班人,在他死後,張四維落井下石,申時行改弦更張,王錫爵倒是說過江陵秉政至大為公,並非一無可取,但與他一般想法的官員沒有幾個,更多的人是在張居正的屍體之上開展盛宴與狂歡,張居正為官生涯之失敗,得罪人之多,也是由此可見一斑。

現在替他出主意的就只有李幼孜一人了,聽說此事之後,李幼孜急匆匆趕來,勸道:“太後必定會十分惱怒,於元輔未來無益。”

“不妨。”

張居正心中平靜下來,仔細衡量過後,便是苦笑著對李幼孜道:“此事不管是不是有人有心為此,還是那孩子一心想救父的孝行,既然老夫已經知道了,就絕對不能置身事外,否則,要此元輔職位何益於國?居此位者,要守住本心啊。”

“元輔!”

李幼孜還要再勸,張居正已經扭過頭去,擺了擺手,示意李幼孜不要出聲,他已經著人換上公服了。

今日是太後千秋節,大家都穿禮服,但張居正現在要做的事穿禮服就太紮眼了,他決定穿公服前去萬歲山。

方翅展腳襆頭,一汪綠玉為玉帶,大獨科花大紅羅袍,公服在身上之後,張居正的神情已經變得更加威嚴難犯。

眼見如此,情知張居正的脾氣是不可挽回的,李幼孜也只得默默退下,不復多言。

此時呂調陽和張四維也聽到消息,兩人都站在內閣閣門前,公服送行。

無論如何,張居正此行是維護文官的尊嚴,哪怕是冒犯和得罪太後也是在所不惜,呂調陽已經多次稱病,退出內閣是指日間事,張四維的內心無時無刻不企圖取代張居正,但在此時,兩人的眼神之中,也是顯露出明顯的佩服之色。

待張居正在大量的從人簇擁之下,步出內閣,往乾清門方向趕去的時候,呂調陽的臉色十分蒼白,他對著張四維道:“無論如何,我們該佩服江陵的操守和膽量。”

張四維笑笑,並沒有出聲,一時的激動過後,他心中也充滿著快意。

張居正啊張居正,你這真是自取敗亡之道呢……

……

當看到張居正安步當車,穿著一身公服過來的時候,乾清門前所有人都是震驚了。

李成功忍不住悄聲對一樣目瞪口呆的惟功輕聲道:“元輔就是元輔啊,惟功,你那營裏的小軍算是告對了。”

惟功心情也是十分激動。

他在心底深處,已經是對張居正敬服到了極處,他現在經常出入張府,張居正也對他耳提面命,經常教導於他,兩人不是師徒,當然也不可能是師徒,張居正不可能招納一個勛貴武臣入自己的門墻,但在內心深處,張居正和吳惟賢,馬芳,俞大猷一樣,都是惟功人生軌跡上的師傅。

有人教他射術,有人給他築基,張居正,是在他人生體系之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那個人。

這個人有缺點,也貪財好色,好面子,愛發脾氣,身為政治人物,不怎麽在乎人命,該下手時不手軟。

但這個人是無愧於政治家的稱號,是的,眼前的這位五十余歲的長髯美須的官員,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政治家!

那些猥瑣小氣的政客官吏,勾心鬥角,無非是以自己的利益為最重,張居正當然也會陰謀手段,也一樣顧及自己的利益,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遲疑和退縮,大明有這樣的一個人掌舵,確實是上天賜予的難得的厚禮!

惟功開始設計今日之事時,預料過張居正會插手,但也有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自保的想法,在此時此刻,他才隱約明白一些東西……在此後的數十年裏,今日乾清門前的這一幕,仍然會對惟功有所觸動,他的一生,實在被張居正影響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