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布局(第2/2頁)

到那時不要說擴大規模了,維持現在的格局就不錯了。

而惟功的理想是能掌握大權,進而影響到這個世界,這樣的雄心壯志,京城的這一塊舞台對普通人來說足夠大了,對他來說,卻是一個嚴重的桎梏。

走出去,再壯大,最後再走回來。

這是好多步,要慢慢走,每一步都得走穩了。

從現在來看,第一步終於是走出去了。

“大人,”張用誠的臉曬黑了很多,但精神很好,並不顯太疲憊的樣子。他在京城時是惟功的幕僚和智囊一般的人物,勞心很多,這一趟遠差雖然很疲憊,但反而是把他疲憊不堪的精神給養足了,現在說話時都是神采奕奕,“此行在吳遊擊和吳千戶哥倆的引見下,先見了戚帥,戚帥待我等很親厚,說是薊鎮宣大都有屯田,遼鎮也有屯田,但糧食仍然不能自給,如果我順字行能以這樣的規模繼續運糧,降平糧價,這是國家之福。再下來是到遼鎮地頭,李帥在廣寧,當然見不著,不過寧遠的指揮同知祖參將專門從寧遠經前屯,再到山海關來見我等,說是與大人相交莫逆,這一次送糧是到山海關為止,祖參將說,下次不妨繼續前行,由關門而出,經前屯再到寧遠,塔山,錦州,右屯,如果能送到義州和廣寧當然更好,遼鎮本地還是很缺糧的,這幾年每年冬天都大雪不止,本地軍糧不足,糧價很高,他看了我們的馬車,極盡誇贊,說是以此運糧,實在是一門好生意。”

張用誠說到後來,語氣中也帶著一點調笑之意,祖承訓的父親祖仁是駐節寧遠的援剿總兵官,左都督,祖家從七世之前就落戶寧遠,世代為將,已經是寧遠和遼鎮最有實力的將門世家,老實說雖然李成梁為遼鎮總兵十余年,麾下子弟也多授給將職,赫赫有名的李家九虎將最低也是參將遊擊,但論起真實的潛實力來,祖家最少也是不在李家之下!

這樣的大世家,又是青年武將,論說起生意經來卻是頭頭是道,也怪不得張用誠笑話祖承訓。

“祖參將是將來用得著的人物,你和他談的如何?”

“談得很好!”

張用誠是極少數知道惟功在遼鎮也要布局的,事情是明擺著的,不論朝廷將惟功放在宣府或是大同,又或是薊鎮,馬芳和大同馬家的勢力足夠使他在宣大兩地成為冉冉升起的將星,在薊鎮,戚繼光雖然是以制度帶兵,但同樣也是對自己的心腹將領有諸多照顧,惟功是吳惟賢一手帶出來的,和浙兵有脫不開的淵源,加上張居正的關系,惟功若到薊鎮,得到的照顧絕不會少。

五年之內,由等同遊擊的坐營官到參將,副將,這是很有把握的事。

立足於薊,圖謀於遼,這是大布局,張用誠不會破壞,只會鼎力相助。

提起正事,他神色轉為肅然,對著惟功抱拳道:“大人放心,這一次談得很好……大人可能和祖參將提起運糧等生意上的事,但當時祖參將未必當真,這一次我們的車隊到山海關,屬下能清楚的看出來祖參將還是很驚愕的,屬下已經代大人答應,只要祖家協助我們在山海關和前屯,寧遠兩地開設門店,不使當地的士紳大戶排擠,我們就可以與祖家合作,開展在當地的生意。至於送到錦州和右屯,大淩河,塔山,甚至廣寧和義州,這個屬下說不能做主,只能回來等大人裁斷,祖參將並沒有失望,等我等要折回前,他又見了我等一面,送了整整一輛車的東西,說是土物,屬下看了,都是毛皮,人參,東珠等物,價值不菲,當在千兩以上。”

“還真是大方啊。”惟功輕笑,但是對祖家的這種大手筆,並不感到太意外。

這個年頭白銀還沒有大量湧入,銀價還是很堅挺的,一兩銀子能兌嘉靖和萬歷年間的金背銅錢一千文,幾十年後,一兩銀就只能兌五六百文了,當然,要是崇禎年間鑄的那種含鉛太高,一碰就碎的小錢,一兩銀還是能兌千文以上。

一出手就是千兩銀子的人情,只能是這些將門世家才有的豪氣,這算是一種先期投入,在展示祖家合作誠意的同時,也是充分展現了祖家的財力。

不過相比較幾十年後,祖承訓的好兒子祖大壽還有他親家吳襄的數百萬兩白銀的家產,這個時候的祖家只能用“貧寒”兩字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