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跨越(第2/2頁)

趙士楨,奇人也。

……

惟功坐上車之後,才感覺到趙士楨等人確實是花費了極大的心思了。

當時的達官貴人家裏也是有車,各式各樣都有,起的名字也是十分漂亮好聽。但無論是前上還是後上的車,內裏逼仄,很難直身,視線也是狹窄,坐在車中,不管裝飾的怎麽漂亮,也是談不上舒服的!

而惟功現在的坐的車,車身大,上車時有腳踏連接,十分方便,車窗開的大,光線透亮,視野極佳,車內散發著原木的清香,座椅高矮正好,坐著舒服,椅上包著毛皮,十分柔軟舒適,坐在座椅上,拉開窗簾,就能看到車外的情景,乘車也就不再那麽枯燥乏味。

行進時,雖然還難免有震動,但比較惟功剛剛過來時的車輛,已經是有天上地下的分別了。

估計就是連皇帝的那種能坐幾十人的象車,在舒適度上,也是遠遠不如惟功現在所乘坐的這輛了。

王國峰等人很自覺的沒有擠上車來,由惟功一個人坐在車中,行走了一陣之後,王國峰才道:“大人,去哪兒?”

“正陽門東大街。”

“是,正陽門東大街,李貴,錢武,注意趕開行人!”

按大明的文武官員儀衛制度,身為正三品的惟功每次出門可以帶六個從人,王國峰一行人也正好是六人,穿著青色的長隨制度,手中和腰間都有武器,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大官的隨員,自覺的就趕緊避開了。

車輛在寬闊的街道上行走著,兩邊的房屋不停地在惟功眼前閃現著,等他看到招牌幌子林立的地方時,車身也是一震,正陽門東大街到了。

大明京城,好幾個大型的市場,德勝門,宣武門,崇文門,都城隍廟,紫禁城內市,這些市場都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色,而最熱鬧的所在,毫無疑問就是正陽門東西大街。

從大明門出來就是出了皇城地界,出正陽門也就出了內城地方,在這個內城和外城交接相連的地方,有關帝廟,翁城,箭樓,巍峨高聳的正陽門城樓等等,就算是在後世幾百年後,這裏也是十分重要的商區和文化區域,是北京的重要地段之一。

而在此時,正陽門東西大街是整個京城內外交接,商業最繁富發達,來往客商最多,店鋪最多,購買物品的小商人和普通民眾也最多的地方。

惟功的馬車,在這樣的如織人流之中,哪怕是有六個伴當不停地用馬鞭驅散民眾,仍然是行走的十分艱難。

在這裏,有大量的鋪面,北京城的三萬多個鋪行有三百多個行當,涵蓋了一切民生用品,很多在後世影響力小,甚至消失不見的貨物,在此時也可能是當街買賣的熱門商品,米店糧行雜貨鋪,很多在後世消失不見的東西,現在還是主流。

待惟功眼前掠過孫春陽南貨鋪,再看到“範家米行”和“卞家糧行”等燙金大字的招牌時,他此行的目的地也就到了。

這裏,是糧行米鋪的聚集地,最大的兩家,毫無疑問就是晉商中的範和卞兩家。

這兩家,最少都有數百萬的資本,特別是卞家,在山西老家,擁有千間以上的庫藏,一家一姓,所藏的米面雜糧就超過百萬石,接近通州朝廷的倉儲,整個榆林等九邊西北地方的軍鎮軍糧供應,民間的糧食收購和調配,都是卞家為主流,其余的馬家,範家等晉商中的大世家,都是仰賴卞家的鼻息,至於這些山西老倌的錢莊業,更是風起雲湧,他們掌握著巨量的現銀,以錢莊和質鋪的形式左右著大明很有限的金融產業,再加上晉商插手其中的揚州鹽業,天下最大的幾項暴利生意,糧食,鹽,茶,銀錢匯兌儲存各業,都是掌握在了晉商手中。

有了錢,就有資格辦學,買通朝官,百年之下,現在朝中晉黨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天下,大學士張四維,就是晉黨的領袖人物之一。

到明末,晉商與建奴勾結,販賣糧食和情報到遼東,叛賣了自己的祖國,清朝建立後,這些晉商成為皇帝,幹起了壟斷生意,錢莊業更是一直不停的蓬勃發展。

但國外資本一進來,更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相對公平的競爭之下,他們不僅沒有竟爭過外國人,也輸給了本國的東南商人,一蹶不振,從此在中國的商業版塊之上跌落了下去。

而在此時,在惟功的眼前,晉商集團,絕對是一個難以觸碰的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