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遲到(第2/2頁)

俞大猷的操守,趙南星還勉強信的過,但也有懷疑,他認為武官不論怎麽有操守,也是沒有辦法和讀書明理的進士出身的文官相比,更何況此番大動幹戈,說的是為了明年大閱和京營防務,但練兵之事,自嘉靖年間到現在未能成功,戚繼光也是海內名帥,屢次請練兵,朝廷沒有一次允準的,最終也沒有叫他練京營兵,只是叫他去薊鎮練兵,員額說是三萬,但一直沒有物資支持,戚繼光最終倚靠的還是自己陸續調到北方的近兩萬浙兵。

對戚繼光是如此防備,為什麽俞大猷能輕松練六萬兵馬,這裏的貓膩是什麽?

趙南星心有懷疑,最關鍵的還不是錢糧的浪費,而是他警惕京營會真的練成強兵,形成一個武將的團體,在俞大猷這樣的垂老邊將手中還不足為患,如果落在一個有雄心壯志和龐大勢力的侯伯手中,又會如何?

這種警惕心理,使得趙南星對惟功也十分警惕,這種簡在帝心,從小陪侍的勛貴武官,比起當年的邊將江彬還要危險一百倍,但當道諸公卻看不到這一點,很多人對惟功的操守和能力,還有在京營大刀闊斧改革的決心感到欣賞,而趙南星,卻是十分敏銳的查察到了其中蘊藏的危險!

“你是鄒元標?”

就在鄒元標十分起勁之時,一個身形高大的少年武官,站在了他的身前。

“你是誰?”

鄒元標身形瘦弱,偏矮,看到這般模樣的人離自己這麽近,本能的不舒服,後退了兩步。

“我就是你說的張惟功啊。”惟功笑笑,眼神卻是十分淩厲,他盯著鄒元標,道:“你見都沒見過本官,如何就能斷定本官的品性,為人,進而說了本官那麽多壞話?”

“風聞而論!”

“從別人口中聽到的東西,風聞在耳,就能妄下論斷,你的品性也不怎樣啊。”

鄒元標對惟功的事,確實是聽趙南星等人說的比較多,自己並不算太了解。此番出頭,也只是義憤,但叫他說出太多有實質性的東西,也是真為難了他。

當下這個堪稱才俊的進士,紅頭漲臉,卻是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有空來我的舍人營,看我練兵,你們儒臣,讀書建議是本份,我們武夫,練兵打仗也是本份,本官也只是做好自己的本份之事,未知大人敵意自何來?”

“你在兵部……”

“兵部之事,”惟功一下子將鄒元標的話打斷,“少司馬趙大人淩辱年老有功的邊帥,又豈在理?”

“可……”

“大庭廣眾之下,彼此攻訐,有失朝官體統,鄒大人以為然否?”

至此,鄒元標瞠目結舌,真的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惟功不是不讀書,他讀書只是為了所謂的經世致用,所以此時與一個進士說話,並不失禮,而且言詞如刀,使得對方說不出什麽反駁的話來。

好在,五鳳樓上召集朝會的鼓聲響起來了,很多在場的文官用意味深長的眼神打量著惟功。如果說以前惟功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個不畏懼世情,行事還有些孟浪粗暴,武力值超高的世家子弟外,此時的惟功,形象又是為之一變了。

在武臣勛貴的圈子裏,又是另外的話題。

“昨日他在神機營車營校場內,一拳擊飛了一個少林寺的和尚。”

“哦?這和尚叫什麽名字?”

“聽說叫普善。”

“隱約是聽起過,在中原和南方,這個普善是個挺有名的後起之秀。看起來,張惟功的本事,真的是強悍如斯啊。”

“這小子軟硬不吃,英國公府也是拿他沒有辦法。”

“再看看,再看看吧。”

鼓聲之中,眾官從午門左右掖門入朝,幾百名大漢將軍和錦衣衛及太監擺好了全副儀仗,象房還牽出了幾頭大象,在禦道兩側站班,天家的莊嚴氣派,果然不是外臣可以比擬的。

到了此時,張居正才匆忙趕來,看到他出現在午門之內的身影,沒有人敢議論什麽,但每個人都在心裏暗自猜想著,不知道張居正為什麽會遲到。

就連禦門之上的萬歷,也是在臉上顯露出吃驚的神色,張居正負責教導他的生活起居,按時起居,上朝不可遲到,都是張居正嚴詞厲色教導過他的,而元輔自己居然遲到了,這叫他感覺是十分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