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財貨(第2/2頁)

萬歷的神色更加陶醉了,他命內監中的銀作局將一萬兩黃金鑄成五兩十兩到五十兩不等的金錠,銀作局比爐房的手藝高明一百倍,每個金錠不僅平滑嚴整,沒有斤兩上的差錯,而且有刻花,看起來就更一個個工藝品。

這個時代的手工制品如果是用心制作的話,就是最上等的工藝品,加上黃金原本的價值加成,一萬兩黃金堆成一座金色的小山,令萬歷陶醉在其中,感覺是無比的享受。

“你是進了兩千兩,朕又將太仆寺儲銀換了兩千兩,再有雲南貢金,他們非說產量上不去,純粹是騙朕的胡說八道!現在朕將貢金從一年兩千提到了一年四千兩,不也是按時交進來了?都是賤骨頭!”

惟功今日進來,原本是要說太仆存銀是用來買馬之事,但現在提也不要提了,另外貢金一事他也知道,雲南官員說沒有金子,強令交上,只能湊錢買金子交上來,雲南籍貫的京官也替家鄉叫苦,因為這件事,在朝野形成了一股對皇帝頗為不利的議論,只是有張居正壓著,才沒有形成什麽真正的風潮。

雲南確實有金礦,但當地官府管理水平低下,另外采礦的水平也很弱,所以一年兩千的任務只是一種歷史遺留,並不代表雲南現在真的大量產金,其實雲南易開采的是銅,在有清一代,雲南產銅最高是全國的七成以上,甚至達到九成,滇銅大量開采緩解了明朝的銅荒,而大明的統治者卻根本無心在經濟政策上做什麽有用的革新,祖宗傳下來雲南貢金,不論是否合理,仍然是雲南貢金,在萬歷手中則將貢金數字翻了一番上去,而實際上山東招遠一帶才是金礦含量較高的地方。

當然惟功也是懷疑,雲南有金當地官員和士紳也不可能如實交上,也不可能督促礦工認真開采,給皇帝和朝廷采的多了,量就加上去了,誰會這麽蠢?事實上這些礦都把持在豪紳大族手中,他們的私礦才是真正賺錢的,所以聯合起來,士紳和官府一起哄騙皇帝,皇帝又不管三七二十一強令交金,真是一團糊塗帳。

不過看到萬歷一副財迷模樣,惟功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堂堂帝王,怎麽會如此貪財好貨,這是什麽情況?

“銀作局打造這些金錠,折損了半成左右,算是盡心了,吾打算賞他們一些鹽引,以為酬勞。對了……”

萬歷想起一事,叫來禦前牌子孫海,吩咐道:“將這裏的金錠搬一半到慈聖宮去,請太後隨意花錢,不必儉省。”

“是,奴婢這便去。”

孫海不敢怠慢,帶著幾十個小火者進來,將金錠搬了一半出去。

萬歷眼中充滿不舍,但也是沒有辦法,他的母親李太後對金銀珠寶的愛好不在他之下,如果萬歷這裏獨吞的話,皇太後會很不開心。

皇太後不開心就代表萬歷可能隨時被罰跪,金子雖然很重要,但事關自己的膝蓋和天子的尊嚴,萬歷還是很懂得進退取舍的。

“還有一事……”萬歷突然想起來什麽似的,轉身對惟功道:“此番太仆寺交進銀十萬兩,聽說是預備叫你買馬的銀子,但大婚在即,宮中用度很多,你去和元輔打個招呼,請他再設法便是。”

“買馬不是急務,”惟功笑道:“何必到元輔那裏自己找釘子碰?”

萬歷瞟他一眼,道:“此事由得你自主便是。”

惟功心裏當然明白,自己絕不能到張居正那裏再要銀子。萬歷母子屢次叫外廷交進,現在張居正等外廷重臣已經極為不滿,但萬歷母子是打著大婚的旗號,冠冕堂皇,也不好過份峻拒。但如果給外朝找到一個切實的理由,恐怕萬歷會狠狠吃一次排頭,非弄得灰頭土臉不可。

為著皇帝的面子,這錢是絕對不能再要了。

萬歷好歹還有點良心,垂詢道:“那麽你有什麽想法沒有?”

“暫且還沒有。”惟功笑道:“不過事在人為,臣總是能想到法子的。”

萬歷首肯:“以吾對你的了解,此事不過是一件小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