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送別(第2/2頁)

“兩位既然堅持不肯,也罷了。”惟功叫他們過來,並不是要在這種事上堅持什麽,他沉吟著道:“兩位這次生意做的可順?”

“順當。”李文昭搶著答道:“還是仰賴大人順字行,我們的損耗極少,又省事,後來存銀子在貴行,也十分放心。”

“未來一兩年內,”惟功道,“本行可能在南京和蘇州各開一家分行,但形式只是一種,在南方存入銀子,開下票據,持票到北京來兌換。如果是兩位這樣家底殷實又傳承日久的大商家,只要存入一定的保證金,比如正常每年存三萬,那麽到北方時,最高可以支兌十萬兩白銀……當然,過後是要歸還本金和利息。”

兩個商人都是聞言一震!

他們這樣的商人世家出身的優秀子弟,又是有十年以上經商經驗的大商人,如何能聽不出惟功話語裏的巨大商機和潑天般的野心。

以山西晉商的實力,最多也就是將觸角伸到揚州,在揚州培養代理鹽商,賺取鹽利,和徽商搶生意,更多的經營手法也就沒有了,所以江南商人十分鄙視晉商,這些山西土財主不過是在北方無人,而且官商一體不分的情形下搶得先機,真要比經商的手腕和本事,江南商人甩他們一百條街。

就拿海貿來說,只要朝廷堅持現在的政策,不是當年那種寸板不準下海的教條,江南商人超過晉商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在此時此刻,兩個傲氣十足的江南商人,對眼前的這個北方少年卻是敬服的五體投地。惟功的想法其實古人也有過,交子就是這樣的形式,唐人也有這樣的手法,但最少在大明,二百多年來沒有哪家票號錢莊能這麽做,有這麽大的決心,當然,更叫兩人佩服的是短短幾句話裏適露出來的嶄新的經營手法。

保證金和透支,光是這兩樣,就夠兩個江南商人琢磨半天了。

“大人真是商業奇才……”宋錢度這個松江商人是很少服人的,松江府人的傲氣也不是憑白來的,徐閣老就是松江人,松江府不僅是富裕地方,也是文運極昌盛的地方,富裕而又有文教,人傑地靈之余,這裏的人傲氣也是十足,對外地人一般很少有肯定的時候,但此時宋錢度的傲氣在惟功面前無影無蹤,不論是惟功的格局和經商的手法,他已經是望塵莫及了。

“現在還只是想法,不過我想想法肯定會很快變成現實。”

在江南現在開不起順字行這樣的商行,首先惟功在政治上的勢力伸不到江南去,然後就是蘇松一帶打行盛行,一個城市最少有幾萬的浮浪少年,青皮無賴,每日就以各種手段斂聚錢財,打行的打手十分專業,有打死到打斷手腳或是恐嚇等各種標準,按標準來收費,童叟無欺,歷任蘇松巡撫等高官也整治過,甚至處斬過百人,但收效甚微,在這種地方,面臨強大的縉紳集團生員勢力,還有強大的無賴集團,想立足下去開設順字行這樣的商行,幾無可能。

不過開設一個錢莊的點,通存通兌,收取錢息和手續費等等,利潤會十分可觀。

蘇松和南京的商業會在未來越來越發達,歷史上隆萬大開海促進了南直隸井噴般的發展,江南發展的同時,對北方的貿易肯定也比以前要緊密和規模大上許多,現在就開始著手布置,比將來臨時再設置機構要強得多。

“大人這法子好,在下也想不到可反對的理由。”宋錢度畢恭畢敬地道:“不論寒家是否支持,在下一定會存入銀子。”

李文昭也道:“在下也一定會存銀子支持。”

“甚好。”惟功笑笑,道:“將來兩位算是我順字行的大客戶,行價之外,再打一個折扣下去。”

兩個商人大喜,一起躬身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