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天官(第2/2頁)

“惟功,你在這裏和大人們混攪什麽,過來。”

就在張惟功可能遭遇文官群毆的時候,張簡修適時出現,將惟功叫了出來。

惟功向著眾人笑笑,拱一拱手,告辭而出。

在他身後,傳來七八聲錯落有致的摔杯聲響。

張簡修抱怨道:“你這是何苦,他們原本就因為兵部一事對你不滿,又何必招惹他們。”

“如果我老老實實的坐在最下首,而且也沒有兵部那回事,你覺得他們就會高看練武之人一眼嗎?”

“這……”張簡修一滯,眼神也黯淡下來。

他兩個哥哥已經中了進士,在萬歷二年兩人都沒有中進士那年,張居正十分憤怒,連庶吉士都沒有挑,引起朝野非議,但張居正大權在握,不挑就是不挑,別人也沒有辦法。在萬歷五年時,兩個張府舉人終於成了進士,而且入選翰林,闔府上下在聽聞消息時都是喜氣洋洋,高興的不知道怎麽是好。

而在時隔不久時,張簡修被授為錦衣衛都指揮使,這是正三品的官職,比兩個哥哥七品的翰林編修一職高了不知道有多少,但消息傳來,張居正本人就不大開心,但簡修固執己見,他這個當父親的只得依從,府中各色人等,包括幾個哥哥的內宅都派人來恭賀,不過張簡修心裏明白,自己在所有人眼裏,始終只是個異類。

張簡修頗有受打擊的感覺,好在他生性粗豪,對著惟功笑道:“等你當了坐營官,挑我去做馬軍把總,要不然選鋒把總也成。”

惟功笑道:“那豈不就是大材小用,你可是錦衣衛都指揮。”

“屁,那只是虛的!我也要做事,你不要我就不夠交情。”

“令尊能同意否?”

“丈夫功名但在馬上取,能鎮守邊關,衛護國家,此生也不枉了。既然父親允我選了走武職這一條路,那麽自然能做一些事業最好。”

張居正算是最倚重武將的了,但以惟功對他的了解,其心裏最深處仍然是十分鄙視武夫的,對戚繼光算是最高看的一個,但仍然在書信中勸戚繼光對薊遼總督等文官行拜禮,並且公然說戚元敬脾氣強直,前任兵部尚書譚綸也是知兵的,對戚繼光和俞大猷都有深厚的交情,也是曾經明言,說明朝廷不會給戚繼光十萬兵馬去練,因為大明不可能信任任何的將領握有這般重兵,並且一手操練出來。

這就是文官體系一家獨大的現實,任何人在目前都無力改變。

惟功要走的路不輕松,好在可能也有張簡修這樣的人不停的加入,變化總是會有的。

張簡修是奉命來請惟功的,在客廳中的事早就有張府的下人稟報過去,張居正可能也害怕鬧出在他的客廳打起群架的傳聞,所以特別傳了簡修,並命張簡修將惟功直接帶到內書房一側等候。

“元輔,要三思啊!”落座之後,隔著一墻,內書房另外一側說話的聲音清晰可聞,而且也隱約可見,說話的人中氣十足,似有十足的自信,再看衣袍,也是二品文官的袍服,國朝文官體系在朝三品就是部堂高官,擁有廷議資格,到二品,則就是國之柱石,也怪不得此人在張居正面前說話也是頗有自信。

“這事我已經三思再三思了,子文,你對此事是贊同的,再三勸我三思,卻是為何?”

“下官無非是替元輔著想……丈田,征優免田銀之事,已經得罪太多人了。再有驛傳之事,恐怕……”

“不敢得罪人,就不能坐這個位子,子文,你還是不知我啊。”

至此惟功已經聽明白,朝中部堂高官,字子文的又在私宅和張居正議論國政的,無非就是吏部尚書張瀚一人。

大明自太祖皇帝廢丞相制度後是以尚書為尊,各部、院、寺、監諸事都直達禦前,朱元璋一天到晚都在處理政務,樂此不疲。他是這樣的工作狂,他那個十分肖似的兒子朱棣卻都不如他,得增設內閣,設內閣學士,協助處理政務,時間久了,六部權漸被侵削,類似內閣的部屬。

但六部之中,吏部仍然是為最尊,資深的尚書,權勢並不在大學士之下。因為內閣雖然曰宰相,但畢竟不是唐宋時的門下省,算不得是六部的正經上官,吏部又有任免清察官員之責,尚書被稱為天官,權勢之重,為六部之首。

也就是張瀚這樣的身份,雖然是張居正一手提拔重用,但貴為天官,所以才夠膽在張居正面前有所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