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傳奇(第2/2頁)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免親從官不過是暫時給因為惟功言論而不滿的文官們一個交代,同時也算是張居正敲打一下小皇帝,不要以為他寵信的武臣就不能動……事實上惟功的復職是遲早的事,畢竟勛舊武官不比太監,皇帝要給惟功復職幾乎是一定的,不過復職這麽早,也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

但事情還不止如此,當日晚一些時間,再下詔旨並經內閣,五軍都督府,任命張惟功為五軍營的幼官舍人營馬軍把總官。

大明的把總官與後來清季不同,清的武職系統是從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千總把總,把總為營伍官的最末一等,授職是七品以下,是指揮體系最低的一等,和明的百戶官相當,而在此時和明初時候,把總屬京營要緊武官,屬於重要的統兵官之一,在各地的總兵官下屬中亦有此官,位僅次於守備,在明初時,多以功臣,外戚充任,至萬歷時雖然位次下降不少,但在京營序列中仍然是一個握有實權的重要實職。

幼官舍人營,顧名思義就是以年幼的武官和武官家中的公子少爺們充入營中,等於是國初時的質子營,一則是訓練武官子弟,少年入值,成年之時已經有很豐富的當差和作戰的經驗,二則成祖當年在北京即位,根基並不算穩,需要以質子營的形式,將廣大的武官子弟招納入營,隨時監視控制。

與幼官舍人營對應的還有殫忠效義營,所有軍戶子弟中的未成年子弟,余丁,都納入殫忠效義營中效力。

每營設坐營官一人,馬步把總官各一人。

惟功以這般年紀任實職把總官,這是很罕見的異數,不過以他現在經歷,還有全京師傳做頌開來的武勇難敵的威名,任一個把總官還是蠻夠格的。

一道旨意之外,又有與張元功的恩旨,雖未直接授給公爵,還要過一陣時間,但朝廷這樣的恩遇,等於說張元功的英國公襲爵一事毫無問題,英國公府可以放心了。

第三道旨意卻是授給張元芳的,升其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雖然從三品的都指揮僉事升到正三品的都督僉事提升有限,但以京衛入直左軍都督府,未來可能因資歷成為掌府事都督,亦未可知,而且由京衛指揮同知入都督府,在職掌上,也是高出一籌。

接二連三的旨意一下,英國公府對張溶逝世的晦氣也是去除不少,當然,梨香院這裏的賀客排的滿滿當當的,連張福幾個管家都到梨香院來,叩賀張元芳入值都督府。

勛舊武官的最高成就,無非就是掌府事和提督京營,張元芳一身功業,至此也不算低,對的起祖宗了。

至於綠天小隱那邊的情緒如何,那就不問可知了。

……

旨意下來第二天,惟功到宮中入值兼謝恩。

隔了一陣子再入午門,觸目所見,頗有另外一番感覺。

這個權力中心,很多人離開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回來,就是以惟功現在的性情胸襟來說,也是有恍然隔世之感。

仍然是一樣的紅墻黃瓦,枯燥無味的建築群落,但此番惟功走在其中,已經沒有那種外人看風景般的淡定和陌生感了。

他已經融入這一片建築群落之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了。很多事情,與這裏息息相關,這個龐大的帝國,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最終的根源仍然是在這裏啊……

“臣叩見皇上。”

隔了十來天不見,萬歷給惟功的感覺也是變了一些,在惟功叩拜的時候,萬歷笑吟吟的看著,並沒有習慣的說免禮,或是親自上手來攙扶,他只是端坐在文華殿的金台之上,受禮過後,才對著惟功道:“原說要委屈你一兩個月,風聲弱些再加你親從官,正好借著老英國公離世一事加恩,能叫你重回大內,真是不容易啊。”

惟功一凜,叩首道:“是臣無狀,給皇上添事非了。”

“也不一定,吾與張先生一提你的事,倒是張先生說,你的武藝果然過人,也有膽識,叫你到幼官舍人營先去歷練幾年,過幾年再當坐營官,好生練兵,真有實績,到時候再說。”

萬歷眼神中顯露出一點狐疑,不過他沒有表達出來,只是笑道:“能叫張先生也欣賞你的本事和膽略,張惟功,你好生了不起……你該去元輔那裏,謝過他賞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