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榜眼(第2/2頁)

這已經是人生的逆轉了,但馬芳不甘於給異族效力,在嘉靖十六年時逃回大同,在大同投軍,從小兵幹起,再到下級軍官,再直到左都督和總兵官,馬芳這一生,也真是極具傳奇色彩了。

這樣一個威名赫赫的大將也正好回到京師述職面聖,對李成功和張惟功這樣年紀的勛親武臣來說是叫人十分興奮。

“肅靜,聖駕將至。”

兩人說的熱鬧,聲音都有點兒大了,徐文壁只得輕咳一聲,再出聲警告。

果然,眾人聽到雜沓的腳步聲,拍手聲,再下來就是一片寂靜。

從金台之後的殿門中,先看到四個穿白皮靴,身上是藍色曳撒,頭戴三山帽,手中持銅拂塵的健壯太監出來,他們是外穿曳撒,內裏還有鴛鴦罩甲,兩前兩後站立在金台四周,他們是護衛皇帝的最後力量。

不論是錦衣衛或是府軍前衛帶刀官,一律都是在太監之外,然後才是普通的大臣。

四個太監出來之後,才是萬歷的身影。

萬歷已經十四周歲多些,這兩年多時間他並沒有長高多少,現在他的個頭已經被小他幾歲的惟功給遠遠拋下了,而且在可預知的未來,這種差距肯定還會越來越大。

他的個頭最多算中等,但身體已經明顯有發福的趨勢,龍袍已經越做越寬大,走路時還有點輕微的氣喘。臉也圓了,眼睛都是擠的小了一些,但總體來看,還算是生的方正,眉清目秀,面容當然是毫無疑問的特別白皙的少年模樣。

最叫朝臣有點糾心的,是皇帝似乎有點不良於行,走路時,兩條腿並不一致,有一只腳輕微的點地和拖地。

當然,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只是對聖天子來說,這是很叫萬歷難堪的事情。

而朝臣糾心的就是當年仁宗皇帝也曾有足疾,並因為肥胖和足疾早早崩逝,大家當然不希望歷史重演。

張惟功也曾經害怕皇帝是消渴症,不過皇帝的身體是有太醫院照顧,而且有明確筆記的脈案,並沒有消渴症的症狀。這個結果並沒有叫惟功寬慰多少,他雖然不是歷史專家,但後世資訊爆炸,特別是他去過倒黴的萬歷皇帝的定陵,現場觀摩過,根據定陵發掘的結果,萬歷的兩腿確實長短不齊,而且有長期磨損的跡象。

至於怎麽解決,現在似乎誰也沒有辦法。

萬歷的腳步很快,兩年半的時間,他的帝王威儀增加了不少,但他還是不怎麽能適應這麽多人在一起等候他的情形。

從殿門一進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的身上,這叫他感覺渾身不舒服。

皇帝一上金台,太監便開始贊禮,眾官起身,興、拜,再興、再拜,三拜之後,皇帝親口道:“諸卿免禮,賜座。”

經筳不是朝會,參與者都是有座位的,待大家落座之後,讀書官便開始宣講早就圈定的今日要讀的內容。

朗朗讀書聲中,張惟功這才發覺,讀書的翰林是老熟人了,原來是張居正的次子張嗣修!

今年是大比之年,每逢三年,全國各地的舉子齊集京師,入貢院參加會試,會試合格之後就是貢士,再參加殿士,成為進士。

進士分一二三等,一甲三人,分為狀元榜眼探花,每三年出三人,整個大明迄今為止也沒多少,張嗣修前幾次考試都沒有中,現在已經三十多歲,這個年紀中進士已經算是較晚了,真正的大牛都是二十來歲就中進士,然後選館入翰林為庶吉士,再散館出來為部堂郎中,一路扶搖直上,目標就是最終的大學士。

文官當官的終南捷徑,就是這一條路了。

若是在二甲靠後或三甲,為觀政進士,各部觀政歷練,或是直接放到地方,那升官的速度就慢的多,而且終生不要想入內閣為宰相了,非翰林不得入內閣,這已經成為不可動搖的祖制了。

科場名次,年紀,背景,都是升官時缺一不可的條件,尤其是年資和科名,更是有硬性標準的,張嗣修再考不中的話,或是名次考的差,一身宦途恐怕就沒有太大的機會了。

現在他不僅考中了,還是榜眼,又入翰林,還在經筳時為讀書官,看起來真是春風得意。

但張惟功暗暗搖頭,張居正這樣的做法太過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