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心術(第2/2頁)

當然,也不排除萬歷反將一軍,張居正剛剛駁了太後和皇帝的面子,總不能再次駁回?小皇帝要錢的時機,把握的也是真好呢……

……

一晃功夫,便是整整兩年的功夫過去了。

兩年之間,朝局仍然是張居正一家獨大,只是內閣又補進了張四維這個山西晉黨的首領人物進來,內閣大學士終於由兩人變成三人,比起嘉靖和隆慶年間內閣五六人的景況,仍然大有不同。

沒有掣肘,張居正的很多改革措施就順利進行下到,到萬歷五年秋之際,清丈之事已經在十幾個省進行,有幾個省已經初步完成,清丈完成之後,給朝廷納稅的田畝數字已經增加不少,而張居正主持的減免優免之事,也是順利進行,其中有幾個侯伯被嚴斥,還有宗室的鎮國將軍和奉國中尉被免除爵位,廢為庶民,如此嚴厲的措施之下,減優免之事也順利進行,仍然按洪武年間的舊例,一品朝官只免三十石糧不納稅,可以蔭庇三十丁不納力役,這種程度的優免,才是國家能承受的,否則按萬歷三年以前的情形,一個秀才生員都能蔭庇數百畝田,一個舉人可以蔭庇數百家的力役,幾萬畝的上田不納稅,從秀才舉人到朝官,加上勛親武臣和太監,這十幾萬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在他們名下的土地和人丁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這麽多人不納糧,不承擔力役,明朝中後期,明明人丁比國初多出幾十倍,田畝比國初多出幾百萬頃,而收上來的稅糧反而大幅度的減少,其原因就在於此!

在張居正的主持之下,公爵之家,免稅不過兩百頃,親臣,一百頃,一品文武不過三十石,雖然不能做到完全上的理想狀態,但到了萬歷五年,毫無疑問,國家的稅賦已經大幅度增加,戶部存銀,已經超過百萬兩,存糧,始終維持在一千五百萬石到兩千萬石之間!

這在嘉靖年間發不出文武大臣工資的年頭,是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

清丈田,免優免,接下來張居正又清理刑獄,兩年功夫,忙忙碌碌,國家的情形在大幅度的好轉,邊關上則是有戚繼光和李成梁兩個大將鎮邊,大同總兵馬芳也是一個很得力的猛將,雖然老邁,卻仍然能鎮守大同一帶數百裏地方平安無事,九邊最重要的幾個軍鎮,無非就是薊鎮宣府和大同、遼鎮,這幾個軍鎮有這麽得力的將領鎮守,整個北方防線,固如泰山。

南方,幾十年前的倭寇之患基本上已經解決,只有小規模的倭寇偶有侵擾,此時的倭寇中漢人已經大為減少,不復當年王直在時的盛況,而以真倭為主了。幸而廣東總兵官陳磷十分得力,閩海一帶,有俞大猷坐鎮,說起來,也是風平浪靜。

這樣的情形,縱使是張居正的政敵,亦是不得不贊一聲政通人和,財阜物康,大明已經是有十足的中興氣象了!

……

崇文門一帶的氣象,更比幾年前要興旺的多!

此處是天下第一稅關,官店多,收稅的稅吏多,當然絕不是後人在影視劇裏拍的那傻鳥模樣,幾個兵丁站在門前,稅吏挨個抽稅,以崇文門每日湧入的人流之多,客商之多,貨物之多,真的這樣收稅,隊伍準能排到通縣去。

事實上就是在客店和塌鋪之中,有大量的稅官和稅吏,查看商人帳目,檢視貨物數量,然後按規矩抽分收稅,至於是按完全的規矩,還是適當的少收一些,不僅要看稅官的心情,還得看商人是否識作,又或者有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背景當靠山了。

除了朝廷的征稅大吏和稅吏之外,這裏也有綿延數裏的官店和塌房,都是貴人所開,不是公侯之家和有權的太監,沒有人能在這裏虎口奪食。

這些官店,有提供酒食和住宿的功能,也可以存貨,更可以代朝廷收稅,一個大的官店,在崇文門這樣的地方,每年可以收入千兩以上。

後世的人可能不理解千兩以上是什麽概念,但當時的物價,三兩到五兩銀子一頭牛,六兩到十兩能買到馬,上等戰馬不過幾十兩銀子,一個臨街單進的小院,買下來不過五六十兩到一百兩。

一年兩千兩左右的收入,代表可以在京郊城外買三百畝地左右的半個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