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說古(第2/2頁)

“現下怕是不到二十萬人,且有不少老弱在內吧?”

“我說句話,小五你切不可在外說……”張元芳很艱難的道:“若是朝廷此時派禦史勾軍清軍,恐不足十萬人。”

“不足十萬……”

惟功也是嚇了一跳,這麽大的京城,大明又是天子守國公的姿態,嚴格來說,北京都算是北方邊境防禦體系中的一體,算是薊鎮和大同鎮、遼鎮、宣府的大後方和供給、調度中心,這樣一座政治和軍事中樞的都城,守備兵力不到十萬人,而且是幾乎沒打過仗的十萬人,這其中的風險有多大,也是可想而知了。

怪不得當年俺答汗兵臨城下,以嘉靖那種脾氣都默認了嚴閣老議和的做法,朝廷和天子,也實在是沒有什麽底氣啊……

現在過去十來年,武備不僅沒有整頓,反而連嘉靖年間也不如了!

“戚帥掃平倭寇之後,朝廷議調其至京整頓京營,他連上數個條陳,極言京營弊端,雄心勃勃,欲為朝廷編練數十萬京營精銳,再復太宗年間的雄風。”

惟功聞言,搖頭道:“這怎麽可能辦得到,漫說沒有這種財力,就算有此財力和決心,朝廷也不會把這等事交給一個邊帥來進行的。”

“嗯,小五你有此見識真是了不得。”張元芳說的興起,痛飲一大杯後,臉色也有點泛紅,接著又道:“戚帥只能求其次,欲練十萬兵,當然,再否,再欲練五萬兵,又再否,三萬,再否!至此時,他才明白,朝廷之中,不願他主持京營及練兵之事者太多,阻力太大,就算中樞大臣有見京營空虛之害的憂慮,也不會冒大不韙,強調他進京練兵。後來,便是到薊鎮為總理,說是練兵,但北方將門的阻力也不在京營之下,練兵之事也不必提,戚帥能做的就是調浙兵由南至北,整頓防務,趕走一些不聽話的北軍將領,從此薊邊無事……但他能做的,也就僅限於此了!”

張元芳說畢,又一次舉起大杯,默然飲了。

連張惟功也是有心痛之感,講起練兵,已經有紀效新書和練兵實錄這兩本兵書的戚繼光是何等樣的合適人選?華夏千年之下,講起各兵種的配合,兵器的使用,地形地利的考量,包括戰車和馬匹的調配使用,火器與冷兵器的配合,甚至是火夫在戰陣中的位置,包括陣法,武藝,打造兵器,金鼓和旗號……這所有的一切,精通如戚繼光者,真的是三千年信史之中,沒有能比此人更強悍更逆天的存在了。

能把幾千義烏兵從農兵練到戰無不勝,戚繼光才用了多久時間?似乎就是一夜之間,浙江就多了數萬悍不畏死的精銳將士,在他的主持之下,歷次大戰斬首數萬級,戚家軍的損失是每戰都只有敵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這種練兵和主持戰事的能力,說是大明軍神當然是當之無愧,整個華夏史上,講練兵和指揮的綜合能力,戚繼光肯定也是能排進前十了。

當然,他指揮的戰事多半是對能力也低下的倭寇,在北邊時,也沒有真正打過對幾萬和幾十萬騎兵規模的會戰,這也影響了戚繼光在朝廷中的地位,至今為止,尚未能封爵,對戚繼光來說,也是一件憾事了。

但不能用戚繼光的練兵之議,對大明來說,更是無法挽回的嚴重損失!

戚繼光的練兵之議不能行,朝中不是沒有人感覺痛惜,調吳惟賢到五軍營主持小規模的整肅和練兵,未嘗不是一種試探。

結果認真做事的因為太過認真,得罪的人太多,這陣子兵部之中倒吳之風大起,甚至已經有人威脅再繼續下去,恐怕會涉及到朝堂之爭,甚至會導致京營嘩變這樣嚴重的事情發生。

在這樣的威脅之下,主持此事的大人物為了息事寧人,只能犧牲吳惟賢了。

“你吳叔論將才是沒說的,本身的武藝也是上上,但為將與為官這兩者平衡,他做的就差遠了。到如今亂蜂蟄頭的地步,也實在是因為他做事太急太燥的緣故啊。”

說起吳惟賢的事,張元芳也是感覺可惜,但事已至此,也是多說無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