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規則(第2/2頁)

只有上交賄賂的人,才會在第一時間成功驗收完結。

草是不值錢的東西,但百姓的時間也是錢,一次兩次的,都打回去不收,自然就著急,送幾百錢省心省力,有不少人家就只能這麽選擇了。遇上實在不願花這個冤枉錢,或是根本沒錢的,也是簡單,收取攤派和正賦都是可以催科的,一旦過了時限沒有上交,則縣中養的幾百號衙役就如群狼一般,到了時間就一起出動,敲鑼打鼓的下鄉催科。

到了鄉下,就把那些欠賦,或是欠了草束的百姓全抓起來,先打一頓小板,叫百姓傾家蕩產的交上錢來完結此事,如果不交,就用枷鎖了,帶回縣裏繼續催逼。一旦關進牢房,那麽,還得多出賄賂獄吏的一份子錢,因為不交錢就鎖到尿桶邊,不給飯吃不給水喝,非勒索到了錢才可以保住一條性命,那些不肯交錢的死硬份子,就一直在縣衙門旁邊枷號示眾,一直到交錢為止。

實在沒錢的,一直枷號數月,僥幸脫出性命的,人也殘了。

這般弄法,貪汙來的錢海納百川,積少成多,匯集在一起,自然就不是少數。除了這些攤派,還有力役,裏甲、火鋪、修河治路,百姓打分家官司,來錢的門路實在是太多了。馬知縣在任上,一年少說也有五六千以上的收入,這個錢,在勛戚來說不算多,可當時一個百姓,自己家有幾畝私田,無病無災,一年的純收入也就是十幾兩銀子。而知縣的正經俸祿,也就是年薪四十五兩銀罷了。

這樣的蠹蟲,張佳木要辦一些,文官們也不會說什麽。畢竟自己人也看不過眼,只是自己人辦自己人,很是為難就是了。畢竟大家都有進士同年,有同鄉,還有恩師座主,動一個,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都察院和大理寺,各地巡按禦史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非是遇到冤家對頭,不然的話,也是不願把人往死裏得罪的。

現在張佳木要辦的可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整整一個利益集團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馬知縣為核心,在他之下,有他的幕客、書辦、吏員、家人,這是這個知縣身邊的上層分潤集團,然後還有過百名的衙役和幫閑,再下頭,還有各裏甲的裏長甲工,各村莊的流氓無賴等等,當然,驛站的驛丞還有驛夫算是和知縣平行,大家彼此分肥。那些靠著知縣和驛站分得好處的士紳,算是另外一個平行線。

動一個小小知縣,可能就一下子得罪了上千人。

這還不止,馬知縣還有好友,還有巴結的很好的上司,還有進士同年,還有同鄉、座主、恩師,牽一發而動全身,下了手,就可能是亂蜂蟄頭。

現在錦衣衛這裏,關的官員足有過千人,最小也得是一個八品或九品的文官,七品以上的就有好幾百人。

這是一股何等龐大的勢力。

誠然,緹騎派五十人就能把這些官員全殺光,但殺光之後,如何應對洶洶民意?這些人,影響力極大,壞官兒是不少,但清官,好官,也很多。一旦出現亂殺亂關的情形,對張佳木的形象,乃至整個國家的安定,都會大有影響。

“但願太保不是那種莽撞的人吧。”到最後,王越搖頭,輕聲道:“現在這情形,咱們也只能在這裏等了。”

“我看他不是。”

余子俊一邊是寬自己的心,一邊也是勸慰王越,只道:“如果他是莽撞的人,吾輩能到今天一直安然無事,直到現在才被關進來?”

“這倒是了”王越憬然而悟,然後哈哈大笑,道:“我們倒是替古人擔憂了不過,不知道太保在何處,難道還有什麽事,比到這裏來更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