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決戰(十)(第2/3頁)

吳三桂吃了一驚,忙低頭答道:“不敢。臣部已歸漢軍統轄整編,臣只願孑然一身,為前往朝鮮征伐的漢軍將軍領路。”

“大丈夫想著建功立業,沙場揚名,這也無可厚非。既然你主動請纓,那麽便允了你。你所部兵馬,自然不能讓你帶去。可以撥給你一萬廂軍,協助漢軍,守備糧道,搬運物資。此次漢軍入朝,實力強雄。糧草補給由日本就近運去。臨戰指揮,都是由水師都督施瑯統領,你可以由天津尋一兵船,帶著親兵護衛,去覺華島尋施都督就是。你不可一心想著立功,忘了你的首要任務乃是與朝鮮上下交通致意,領路助戰,若是因果倒置,誤我大事,縱是你立了戰功,也斷然不能饒你!”

說到此處,他沉吟片刻,又道:“武事由你,文事麽,洪承疇乃是明朝名臣,朝鮮那邊想必也知道他。內閣大學士們大多降了滿人,咱們就派洪閣部過去。你二人好生合作,由朝鮮攻陷遼東之後,朕不吝封候之賞!”

吳三桂聽他說到此時,才以“朕”字自稱。知道這算是口諭聖旨,一會必定有人頒諭給他。因垂首低頭,沉聲答道:“臣遵旨!必定竭精盡力,粉身以報!”

張偉揮手道:“我從不要人粉身以報!這些套話不必再說,既然一心為我辦事,我就保得他一家大小平安富貴才是。你的父親現下在北京,來日大戰,得便我必招降於他,你放心就是。”

吳三桂雖然下定決心,不以在京師的父親家人與財產為念,到底是心中一直擔心此事。害怕父兄因為他的原故遇害,一直忐忑不安。此時聽到張偉竟然提及此事,心中又是感動,又覺慚愧,不覺哽咽道:“臣下家事,竟然亦勞陛下憂心,臣實在是……”

“不必再說,將來好好做一番事業出來,才不枉此生。”

見他叩頭離去,張偉默然佇立,心道:“人之際遇,當真是離奇不可預測。誰能想這個歷史上有名的大漢奸,竟然會有可能成為我手下可用的大將。”

堂上諸將對張偉如此高看這個舊明降將很是不解,只是張偉行事一向神色莫測,其間自有深意,眾人猜將不出,卻也只得罷了。只有江文瑨隱約想道:漢軍除了廂軍系統和禁軍之外,都是澎湖與台灣一系,其中除龍武衛是遼東降將外,周全斌、張鼐、張瑞,以及他江文瑨都是台灣出身,各人之間私交甚篤。雖都是張偉一手提拔,都是忠心不二,然而軍隊掌握在一派手中,縱是有許多防範措施,卻總是不能教人放心,現下提拔重用一些降將,分化治之,也是當權者的妙招,到也無可厚非。越是如此,到也不必對開國功臣大加誅戮,思之卻是令人放心了。

正胡思亂想間,卻聽張偉沉聲道:“遼東空虛,朝鮮無論是戰是降,大局是無可改變。咱們不必對那邊操心過多,到是議議,何時進逼畿輔!”

他坐回座椅,向王瑄道:“立刻給孔有德、劉國軒傳命。命他們立刻過黃河,把被蒙古人占據的河套地區給我奪回來。然後攻占沙井衛、大同,由北方包抄夾擊。”

“山西袁崇煥等人尚未歸降?”

張偉臉上一陣青氣掠過,向王瑄道:“命他們不必再理會此事,不論袁某人是否歸降,山西大同等邊境重鎮,半個月內都給我拿下來。”

“是,臣這便過去擬旨。”

“張瑞,契力,你二人合力擊破清軍南下至大名府一帶的遊騎,斬首三千,我很喜歡。你們現下動身,重回大名,將鄣德、順德、真定、保定諸府一並掃平,待龍武與龍鑲兩衛攻下太原、大同,與他們會合一處,斷了滿人後路。”

見二人起身領命,張偉因笑道:“當年我帶張瑞等人遠赴遼東,曾與皇太極言道:薩爾滸一戰非得漢人出一英主,提五十萬大軍親征關外,方能取勝。今日小子無德,忝居大位,手下漢軍廂軍北伐者亦五十萬。待我親率大軍,先行奪取通州之時,到要看看,他這個蠻夷中的英主,如何應對!”

此時乃是他一生事業中的最高潮時,一時感悟說出這番言語,諸將都是心腹之人,如何不解他的報復。此人先是從鄭芝龍為盜,甫在台灣立下基業,便辛苦成軍,南伐北討,每一日不以征服建州女真為最要緊之事,甚至滅亡大明,登基為帝,都不見他如此高興神情。各人自然不知道後世滿人禍害中國之慘,流毒之重,此時卻也不免為他高興。

自周全斌領頭,張鼐等人居後,各人一起離座下跪,向張偉道:“末將等一定拼死奮戰,敉滅韃虜,一掃神洲妖氛,復使中國清明,以達成陛下之夙願矣!”

張偉興奮的臉上放光,心中百轉千回,種種過去未來情事輾轉湧上心頭。因思創業之艱辛,奪嫡之困難,不知不覺間心中酸楚,竟致淚湧雙目,難以遏制。他掉轉頭去,並不給諸人看到,害怕他們詫異。這些年來,他以小小海盜成為中國之主,自天啟四年算起,到現在不過十一年光景。外人看起來,他當真是天降神人,比之當年明太祖創業來的更加容易,更令人驚佩莫名。其實他有苦自已知,以現代人的身份回到古時,凡事種種只有自已方才明白,縱然是以多出幾百年的智慧成就大業,然而其中的寂寞惶恐,又豈是常人能夠明白?就是他身邊的枕邊人柳如是,為他生了一子一女,這心中的最隱秘事卻也是不能與她說起,此間滋味,當真是不足為外人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