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兩種痕跡(第3/3頁)

從常理分析,如果是自殺,一般會下意識地選擇比較柔軟的繩索,比如布帶,而不會選擇麻繩甚至鐵絲之類的硬質繩索,尤其是女人。如果只有麻繩等半硬質甚至鐵絲等硬質繩索,則常常會用手絹、帕子之類的墊在脖子下以減輕痛苦。這勒痕反映出繩索是麻繩之類的半硬質繩索,與常理不相符。

另外,既然她上吊選擇了布帶等軟繩索,如果勒痕也是自殺,那麽同樣也會用布帶來勒脖子,而不會用麻繩來勒。常理上也說不過去。

從否定角度看,勒痕反映,勒繩是在左耳垂下結的單結,然後兩手抓住繩子兩頭往兩邊拉,將人勒死。繩結的位置是在左耳垂下,雙手用力的方向應該是身體的前後,這個動作自殺的話與常理不符且難以完成。

由此判斷,郭氏很可能是先被人勒死,然後偽裝上吊自殺!

楊秋池捋起郭氏屍體手臂的衣袖,擡起來觀察,並沒有發現擦痕之類的抵抗傷,不過,沒有抵抗傷並不意味著沒有進行抵抗,如果是在床上被褥或者水裏等柔軟的環境勒死郭氏,就不會形成擦痕等抵抗傷。

檢查郭氏右手的時候,發現其右手食指內側有表皮擦傷和青紫皮下出血。

楊秋池微覺奇怪,隨即馬上想起郭氏脖頸的索溝在右側頸部有一個一指寬的斷點,並有青紫的皮下出血區。結合這兩點可知,兇手勒郭氏的時候,郭氏進行抵抗時,曾經努力將右手食指插進繩套拉扯繩索,從而在右手食指上留下了這道抵抗傷。

這道抵抗傷已經充分說明,郭氏是被人勒死的,是他殺。

那麽,究竟是誰勒死了郭氏呢?楊秋池站在棺材旁沉思。那根勒死郭氏的麻繩肯定是兇手帶來的,作案之後處理掉了,不會遺留在現場,否則已經引起懷疑了。那根布帶說不定還在,也許能從這上面發現點什麽。

宋蕓兒一直在一旁看著楊秋池忙碌,不敢隨意插嘴,見他忙完了站在那裏發呆,這才問道:“哥,怎麽樣?你怎麽忙了這麽久啊?”

“你去把他們叫過來,我有話說。”楊秋池面色凝重說道。

宋蕓兒從楊秋池的神色猜出,這個案子有問題,便興奮地點點頭,轉身跑了過去,和楊老太爺他們說了幾句話之後,所有的人都走了過來。

楊老太爺疑惑地問楊秋池:“賢侄,怎麽了,有什麽問題嗎?”

楊秋池先問道:“郭姨娘上吊的那布帶呢?”

原配潘氏說道:“燒了,和這騷狐狸的所有衣物用品一起燒掉了,這種禍害人的妖精的東西還留它做什麽!”

楊老太爺問道:“賢侄,你問這布帶做什麽呢?”

楊秋池環視了眾人一眼,說道:“查案子用。”

“查案子?”楊老太爺隱隱感到不對,忙問道,“查什麽案子?”

“郭姨娘被人勒死的案子,她不是上吊自殺,而是被人勒死的!”

所有的人都驚呆了。楊老太爺驚問:“你說什麽?她被人害死的?”

“是,郭姨娘是先被人勒死之後,偽裝上吊的。不是自殺。”

宋蕓兒的老爹宋同知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問道:“賢侄,你,你沒弄錯吧?”

大少爺楊清水神情很激動,問道:“堂弟,郭姨娘真的是被人殺害的嗎?兇手是誰?”

原配潘氏和二姨太張氏等女眷害怕不敢上來,遠遠聽說郭氏不是自殺,而是被人害死的,也都驚訝地議論起來。

楊老太爺問楊秋池:“賢侄,你如何知道你郭姨娘是被人殺的呢?”

楊秋池指著屍體脖子上的兩道不同的傷痕,將剛才的發現分析了一遍,又展示了張氏右手食指上的抵抗傷。

對於縊死和勒死,《洗冤錄》記載得很詳細,古人對這兩種很常見的殺人或者自殺方法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所以,聽了楊秋池的分析,再親自觀察一番之後,楊老太爺和宋同知等人都認可了楊秋池的判斷。

他們對郭氏的屍體沒有腐爛有些意外,龐管家還問是不是屍體中邪了,要不要請法師來驅邪趕鬼。楊秋池用盡可能通俗的話給他們作了解釋,眾人這才明白。

接下來的問題就很讓人疑惑了,按理說,這兩種痕跡並不難發現其中的端倪,怎麽沒有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