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甲午戰爭揮之不去的痛

關於袁世凱在朝鮮的表現,歷來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大多數人認為袁世凱在朝鮮還是盡忠職守的,他雖然權欲很強,但是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家,在與日本人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袁世凱的表現頗為出色。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是由於袁世凱在朝鮮對日本人的強硬態度引發了中日甲午戰爭。

袁世凱鼓搗朝鮮

朝鮮自古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的時候,朝鮮的大將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立了李氏王朝。晚清時,李氏王朝出現了一個女強人閔妃,閔妃的出現讓朝鮮陷入了混亂中。

當時朝鮮的國王是李熙,李熙無能,朝中分裂成兩股勢力,一股勢力以李熙的父親大院君為首,一股以閔妃為首。雙方的矛盾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火拼起來,大院君的軍隊擊敗閔妃的軍隊,控制了政權。但在交火的過程中,大院君的軍隊襲擊了日本的大使館,因為大院君是親中國的,對日本非常反感。

大院君的做法簡直是玩火,李鴻章知道形勢非常危急,朝鮮國土上很有可能發生戰爭,急命淮軍將領吳長慶帶兵前往朝鮮。當時,晚清的政治強人袁世凱正是吳長慶的部下。在這次前往朝鮮的途中,袁世凱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幹凈利落地將大院君誘捕,並將大院君押往中國,以此堵住日本侵略朝鮮的借口。

平定朝鮮叛亂後,袁世凱扶植閔妃政權,由於在朝鮮的出色表現,李鴻章讓袁世凱呆在朝鮮,處理朝鮮事務。日本人對袁世凱很不滿,準備在朝鮮培養起敵對勢力,跟袁世凱抗衡。

日本扶植的是開化黨人,還讓開化黨人密謀暗殺袁世凱,沒想到袁世凱膽識過人,成功地從一次暗殺行動逃離。之後,甲申政變爆發,開化黨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攻入王宮,抓住國王李熙和閔妃,逼迫李熙同意日本派兵駐紮在朝鮮。

政變發生後,袁世凱來不及請示李鴻章,親自帶兵營救李熙。袁世凱指揮若定,成功擊敗開化黨人和日軍,救下國王和王妃。甲申政變後,日本人逃回國內。應該說袁世凱的辦事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卻讓李鴻章有些不滿,沒有一個上司會喜歡一個喜歡“自作主張”的下屬。

當時袁世凱只有二十六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他沉迷在自己的成就裏,絲毫沒意識到槍打出頭鳥的古訓。袁世凱鋒芒畢露早已引起了公憤,可惜當時他沒意識到,竟然“趁熱打鐵”,向李鴻章提出一個建議,請求大量增派軍隊進入朝鮮,徹底接管朝鮮的軍政大事,以此斷絕日本和俄國的幻想。

袁世凱其實是想把朝鮮變成中國的一個行省,他擔心李鴻章不同意,還一再強調說日本人欺軟怕硬,如果我們跟他們求和,他們反而要跟我們打仗,如果我們對他們采取強硬姿態,他們反而會求和。

可惜,李鴻章拒絕了袁世凱的建議。李鴻章有他自己的想法,首先中國正在跟法國打,可調的兵不多,再說了,現在正是敏感時期,不宜和日本人關系鬧僵。其實,李鴻章還有一層想法:老夫要是什麽都答應你袁世凱,你這黃口小兒用不了多久就會爬到我頭上去。

果然,隨著袁世凱威望的增高,越來越多的人對他不滿。袁世凱為了安撫被親日派殺害的朝鮮大臣的家屬,居然動用清軍的軍餉,還申請李鴻章撥款填補這項花費。李鴻章收到這封信,暴跳如雷,他還不是為錢的事情憤怒,而是為袁世凱自作主張感到惱怒。李鴻章痛斥了袁世凱一頓,讓他自己填上這筆虧空。

除此之外,袁世凱的頂頭上司吳兆有也越來越看不慣他,因為袁世凱這個人特別喜歡自作主張,眼裏沒有他這個上司。於是,吳兆有聯系一些人寫信檢舉袁世凱蓄養軍妓及販賣鴉片。李鴻章派人來調查,發現蓄養軍妓和販賣鴉片都是誣告,不過袁世凱在朝鮮獨斷專行倒是真的。

聽說袁世凱得罪了上司和同僚,日本政府及時給清廷施壓,指責袁世凱是挑起中日矛盾的罪魁禍首,要求清廷嚴厲懲罰袁世凱。李鴻章雖然對袁世凱不滿,但絕不會蠢到按照日本人的要求辦事,最後不過是賠日本人一筆小款。

不過,袁世凱遭遇了這麽多事情,對官場開始失望,曾經那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陷入了糾結之中。正好母親生病,袁世凱便提出休假。

袁世凱休假期間,伊藤博文來到中國,和李鴻章討論在朝鮮撤兵的事情。經過二十天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在四個月之內中日雙方都必須將軍隊全部從朝鮮撤回,而且雙方都不能幫助朝鮮訓練軍隊,如果朝鮮發生動亂,雙方要出兵必須先告知對方。這就是《中日天津條約》,這個條約實際上規定了中日在朝鮮平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