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第5/9頁)

何桂清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鹹豐,鹹豐也點頭批準。鹹豐的思維是這樣的,出了問題就要丟卒保帥,廣州既然出事了,就不能蔓延,他恨不得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葉名琛一個人頭上。閩浙總督王懿德也效法何桂清,跟洋人通氣,希望和睦相處。

洋人有好處,自然不折騰。所以,歷史奇特的一幕出現了,廣州是交戰區,其他地方卻歌舞升平,尤其是上海,十裏洋場一片繁華。上海甚至成為英法艦隊的中轉站和基地,這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是看不到的。

好像這場戰爭不是英國和中國的戰爭,而僅僅是英國與廣州的戰爭,真是荒唐到了極點。

1858年4月,英法美俄四國使者威風八面地來到天津大沽口,他們要清政府六天之內派欽差大臣來談判,否則將……

此時,鹹豐又求助於傳統權術,他讓直隸總督譚廷襄出面,臨行前,面授機宜。他告訴譚廷襄,我們要盡量把這四國分化瓦解,讓他們互相鬥起來,對俄國要友好一點,告訴他們不要幫助他們的敵人英國和法國,同時答應多開放兩個通商港口;對美國呢,要想辦法羈縻,美國畢竟沒有參戰,沒那麽可惡,如果美國提出的條件不過分,可以答應他們;對英國和法國口氣要狠一點,問他們為什麽這麽蠻橫。

鹹豐本想分化四國,結果毫不管用。鹹豐沒辦法,只好換一套招數,實行兩手政策。一方面對他們的要求完全拒絕,只同意酌量減少點關稅,另一方面又要譚廷襄避免決裂。譚廷襄也是人,怎麽可能既拒絕別人,又讓別人心平氣和。

譚廷襄都快瘋了,心想橫豎不如戰死,鹹豐又警告他,千萬不可開戰。

看到談判沒希望,四國決定攻占大沽口,還是用武力說話。1858年5月20日,英法兩國發出最後通牒,讓清軍兩個小時以內交出大沽口,清軍不同意。兩個小時後,英法聯軍就占領了大沽口炮台。

5月26日,天津淪陷。5月30日,英法聯軍再次發出威脅,要求清廷立即派出全權大使談判,否則將進攻北京。

聽到這個消息,鹹豐嚇壞了。大沽炮台是清軍北方海口兵力最強的一個炮台,守軍有三千人,後來鹹豐又增派了六千人。怎麽會這麽輕易就落入洋鬼子的手中呢?

鹹豐萬萬沒有料到洋鬼子的火力會這麽猛,他派大學士桂良為欽差大臣,讓他這次給洋鬼子一點甜頭嘗嘗,不能再過分強硬。

不久,惠親王綿愉建議鹹豐派耆英去談判,鹹豐秘密召見耆英,讓他前去天津,協助談判。

鹹豐所以這麽做,還是中國的傳統智慧,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耆英是有名的妥協派,讓妥協派做好人,讓強硬派做壞人,希望能撈點便宜。

結果,他又失望了,鹹豐真悲催,他辛苦那麽多年,學到的知識全派不上用場。耆英很悲劇,洋鬼子們也看透了他,知道他這個人表面妥協,其實是敷衍人。所以,耆英到了會場後,洋鬼子對他破口大罵。一個老年人承受這種侮辱,情何以堪,耆英差點暈倒。兩天後,他就返回北京。

跟美國和俄國還好打交道,簽了天津條約後,他們也消停了不少。倒是英法的態度非常強硬,英方提出了五十六條條款,並告訴桂良一字都不能修改。鹹豐聽說英國這麽強硬,也逼急了,準備決裂開戰。

桂良是個明白人,他知道真開戰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大清很可能完蛋,就私自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

桂良把這一切都告訴了鹹豐,並對他說,現在沒辦法了,只能用委曲求全的方式顧全大局。鹹豐無奈,只好在條約下簽了“依議”二字。

公使駐京問題

條約簽訂之後,鹹豐的內心深受傷害,一個受傷害的皇帝是需要拿人來發泄的,發泄對象自然是那些“辦事不力”的大臣。

鹹豐在宮中不停地發脾氣,首先他把氣撒到耆英的頭上,痛罵耆英一頓後,讓各部門給耆英議罪。恭親王奕䜣主張將耆英定位絞監候,肅順則主張立即正法。考慮幾天後,鹹豐決定讓耆英自盡,耆英一死,鹹豐心裏好受了點。

除此之外,鎮守天津的一些提督和都統也被判為絞監候,秋後處決。

英法聯軍雖然暫時穩住了,但鹹豐擔心他們隨時都可能打過來,命令老派將領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主管京城一帶的防務。僧格林沁統帥的八旗軍是清軍的精銳之師,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運動中立下了大功勞。

英法聯軍要求得逞後,也離開了天津。僧格林沁到天津後重修炮台,在大沽炮台增設一百多門大炮,並布置了一萬多名守軍。鹹豐給僧格林沁一道密旨,說如果洋人不老實,可以偷偷襲擊他們,然後說是鄉勇幹的。接到這道密旨,僧格林沁哭笑不得,覺得實在不好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