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第4/9頁)

葉名琛是一個非常悲劇的人,他本來可以做一個好官,但是生活在一個僵化的體制裏、一個沒落的時代裏。這就讓他左右不是人,跟英國人議和吧,他就變成了民族罪人,抵抗吧,國破家亡。

人稱葉名琛是“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從這“六不”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糾結。不戰是因為知道打不贏,不和是出於責任感,不想辜負皇帝也不想辜負民族,不守是因為守不住,越守越會引起規模更大的戰爭;不死是因為他愛惜生命,或者覺得自己是個人才,死了太可惜;不降是因為投降太可恥,不走是因為他不可以走,也沒那個臉逃走。

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聯軍出動二十艘戰艦、五千七百人的陸軍進攻廣州。炮彈像雨點一樣砸進總督衙門,衙門裏的官兵頓時一逃而空,只有葉名琛還靜靜地坐在那裏。葉名琛一邊整理文件,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就這麽一陣子,很快就會過去的,生活該怎樣就怎樣。”

這次,葉名琛失算了。第二天,廣州城就被攻破,市民紛紛逃難,葉名琛在呆坐在家裏。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麽,他大概在想,既然來了,就該面對吧!反正已經是有罪之身,沒必要逃。這時,葉名琛的部下建議他趕快議和,雖然到了黃河,葉名琛仍然不死心,堅決反對議和,還對大夥兒說:“你們不用瞎擔心了,沒事的,這些外國佬只是貪財,給他們點錢就沒事了,這幾天我占蔔過了,五天後保管事情平息。”

沒等到五天,葉名琛就被英軍抓住了。即使被抓住,葉名琛仍然威儀十足,準備和英法大使進行談判。開始,葉名琛聽說自己可能被帶回英國,滿懷希望見到英國女王後能質問她為什麽要侵華。

不過,他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英國人根本沒打算把他押回英國,而是押往印度。葉名琛是個注重氣節的人,他不想吃英國人的糧食,讓人準備了一年的糧食。在印度,他就吃自己帶的糧食,吃完之後,絕食而死。

當鹹豐收到廣州陷落葉名琛被抓的奏折後,他呆住了,愣了半晌後,寫下了這樣的話:“覽奏實深詫異。”

確實,葉名琛報告勝利的消息沒多久,廣州居然陷落了,老葉成了階下囚,正常人都接受不了。

我們應該如何評價葉名琛呢?他肯定不是一個賣國的小人,但是幹的事情卻直接導致了國土淪陷,讓中國卷入對外戰爭的深淵,從而讓鹹豐最後逃離京城。葉名琛對這起戰爭負有很大的責任,對戰事的失利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我們不能不同情他。

天津淪陷

對洋鬼子那一套,鹹豐是個睜眼瞎。

鹹豐把葉名琛革職之後,居然說出這樣幼稚的話:“以前洋鬼子憎恨的是葉名琛,現在我們把葉名琛革職了,讓柏貴和黃宗漢代理,這兩人跟英國人從來就沒有宿怨,他們應該不至於為難這兩人的。我們可以給英國人好處,只要他們退還廣州,允許通商,如果強硬的話,我們就調集兵勇收拾他們。”

鹹豐的法子看起來幼稚,但實際上是繼承了祖宗的老一套,也就是剿撫並用,恩威並施。清廷對於叛亂者歷來采取這兩種手段,現在鹹豐把英法聯軍也當成了農民起義,不免讓人心寒齒冷。

英法聯軍占領廣州後,像所有統治者一樣,他們也想恢復秩序,打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為了防止民眾叛亂,英軍用刺刀逼著柏貴進衙門復職,和英法總局共同治理廣州。也就是說,廣州已經成為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鹹豐已經管不了廣州。

1858年2月11日,英法總局宣布解除一切封鎖,英國人和法國人可以在廣州自由貿易。

戰事到這裏,英國和法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本來可以避免升級。但鹹豐肯定無法忍受這種侮辱,他讓駱秉章秘密去廣東,聯系各地官員,組織幾萬人的鄉勇,將英法聯軍趕出廣州城,然後清政府可以出面調停夷人和民人之間的矛盾。鹹豐的想法很簡單,我們人多怕他幹啥,老百姓鬧起來,我們政府就可以坐山觀虎鬥,收漁翁之利——這又是傳統智慧。

傳統智慧不是不好,但鹹豐死搬教條,且不說鄉勇根本不是聯軍的對手。就說你把兩國之間的矛盾轉化為英軍跟廣東人民的矛盾,然後自己再充當中間人,這不是發神經嗎?

團練雖然組織起來了,但大家一直沒有進攻,中國人都聰明,誰也不願意充當鹹豐的炮灰。

更奇特的是,廣州戰爭爆發後,兩江總督何桂清主動跟英國人聯系,說廣州打仗不關我們的事啊,就拿上海來說,跟你們外國人的關系很好啊,我們一切照舊吧,該貿易的貿易,該喝酒的喝酒,該泡妞的泡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