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乾隆反貪“風暴”(第3/10頁)

在辦理李侍堯案子時,和珅充分展現了自己過人的才幹,僅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圓滿完成任務。

二審斬立決

被判斬監候後,李侍堯覺得自己遲早一死,只想這一天快點結束,免得承受更多的折磨。他所不知道的是乾隆並不想他死,乾隆很想出手救他。當乾隆看到和珅奏折上針對李侍堯的量刑時,非常擔心李侍堯會被處死。

作為一個皇帝,他是帝國權力最大的人,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將大清法律視同兒戲。要救李侍堯,也必須得鉆法律的空子,不能給人獨斷專行的感覺。

李侍堯作為朝中重臣,他的案子本應由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家共同會審。現在卻只有刑部一個部門審理,乾隆心想,讓三家共同會審是不是可以救李侍堯一命呢?但乾隆也擔心三家會審會讓李侍堯死得更快,除非自己事前打招呼,但提前給三個部門打招呼,君威何在呢?

乾隆於是想起了另一條路,大學士九卿會議。這個會議是清廷最高的審議機關,成員由九個部門的高級長官組成,由於人員復雜,人心不一,這個會議經常流於形式。很多與會人員對於討論的事情並不關心,很多人甚至以種種理由為借口不來開會。乾隆覺得這個會議應該不像三司那樣要求嚴格,估計不會判李侍堯死罪,一旦這個會議輕判,自己就有機會救李侍堯了。

然而,讓乾隆失望的是,這個會議居然比刑部判刑更嚴厲:斬立決。

會議代表顯然對李侍堯的事情非常感興趣,大家都沒有流於形式,而是積極發表意見。大家援引《大清律例》,覺得判處李侍堯斬監候太輕了。許多大學士援引乾隆五年九門提督鄂善受賄一千兩銀子被判死刑的案例,說李侍堯的犯罪情節比鄂善要嚴重得多,理應斬立決。此外,還有以前的雲貴總督恒文和原任貴州巡撫良卿等人,也是在任內貪汙,而且貪得還沒有李侍堯多,最後兩人也是被立即執行死刑。

代表們的話是合情合理的,可惜他們沒有揣測到乾隆的真實意思。這條路堵死了,還會有其他的路嗎?

三審網開一面

二審的結果無疑把李侍堯推上了絕路,但是乾隆仍不想就此放棄,他想出了一個絕招——讓地方督撫發表意見定奪。這個想法真絕,虧乾隆想得出來,地方督撫和李侍堯處於相同的立場,自然會幫李侍堯說話。

乾隆是如何想到這個絕妙的點子呢?當時乾隆還在南巡的途中,皺眉看和珅的奏折時,正接見前來接駕的富勒渾。乾隆就把自己心頭的困惑告訴了富勒渾。富勒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李侍堯擔任封疆大吏,做事認真負責,時刻將國事放在心上,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固然晚節不保,但一生勞苦功高,應該免他一死,這樣日後定會感激聖恩,加倍為國效力。

乾隆當時沒有對富勒渾的話表態,不過這番話深深地打動了他。事後,他想到了富勒渾的話,覺得既然走正常路線救不了李侍堯,何妨讓督撫們來討論。只要有一個督撫反對斬立決,自己就有出手救李侍堯的理由。

乾隆下旨讓地方督撫們對李侍堯的事情發表意見,在諭旨中,乾隆還循循善誘地說李侍堯才幹出眾,為自己分了不少的憂,但辜負了皇恩,希望督撫們以李侍堯為戒。這番話冠冕堂皇,實際卻是暗示督撫們反對斬立決。但是,乾隆的意思特別委婉,若非極會揣摩聖意的人估計很難猜出。

乾隆的諭旨發出來以後,督撫們都沒猜到他的真實意思,甚至連富勒渾這次也錯誤地領會了乾隆的意思,大家都主張將李侍堯斬立決。這是非常奇怪的一個事情,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督撫們如果為李侍堯說話,很容易給人一種感覺,我這是在為同類辯護,會不會讓皇帝以為我也有問題呢?那麽富勒渾為什麽也主張斬立決呢?這還得從上次他在乾隆面前說那番話講起,當時他說話的時候,城府很深的乾隆沒有任何表情,說完之後富勒渾膽戰心驚,以為自己說錯了話。這次乾隆再問話,他趕緊主張斬立決。

只有一個人猜到了乾隆的意思,這便是安徽巡撫閔鶚元。閔鶚元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他拿到聖旨後,反復推敲,終於從蛛絲馬跡中推測出乾隆的真實意圖。閔鶚元清楚,李侍堯的罪行證據確鑿,經過兩次會審後,乾隆遲遲不拍案,這時突然讓督撫們討論此事,一定是有原因。如果乾隆想處死李侍堯,完全沒必要這麽做。

閔鶚元非常圓滑,他首先肯定刑部和大學士九卿會議宣判得有道理,然後又說李侍堯勞苦功高,是國家的棟梁,雖然晚節失保,但根據律例“八議”中的“議勤”和“議能”兩項可以對李侍堯法外施恩,免除死刑。閔鶚元用律法為李侍堯說情正中乾隆下懷,可以說閔鶚元的奏折為乾隆解了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