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改必須拿著斧頭(第3/5頁)

這一套制度非常繁瑣,但也相當嚴密,可見雍正的良苦用心。

雍正沒有想到的是,軍機處居然比自己想象的效果還好,軍機處辦事效率非常高,因而不斷完善,形成了固定的編制。軍機處的創立影響了清朝後來的整個歷史,由於軍機處掌握重權,從而讓內閣形同虛設、議政處名存實亡。

雍正簡直是一個專制天才,他用自己的“智慧”將君主專制推向了頂峰,大有超越朱元璋之勢,事實上也確實超越了朱元璋。

雍正的一系列措施很容易讓人想到朱元璋,但是他跟朱元璋仍然不盡相同,朱元璋廢掉中書省取消丞相,雖然也是中央集權,但是朱元璋忙不過來,只不過找幾個大學士做顧問,由於不是皇帝身邊固定的領導班子,辦事效率不高。而雍正設立軍機處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光加強了皇權,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所以,在集權這塊,雍正超越了朱元璋。

糾正社會不正之風

雍正元年,實行了一項重要的改革。

在封建王朝中,有一個行政衙門叫六科,在這個衙門裏做官的人叫給事中,這個官職最早是秦始皇設置的,延續了兩千多年。這個職位雖然官職不高,在隋唐時是正五品,明朝時更低,才正七品,到清朝時,滿人給事中是正四品,漢人是正七品。

給事中的主要任務是傳達皇帝的命令,並檢查下面的執行情況。具體說來,六科的任務是將皇帝批閱的奏章從內閣取出,然後重新抄寫一遍,分發給相關部門。六科不僅有轉發奏折的權力,還有駁回權。如果六科發現皇帝的命令有欠妥的地方,可以將文件封好,重新打回內閣。除此之外,六科還有檢查六部的權力,如果他們認為六部執行不力,可以參奏。所以,六科雖然職位不高,但權力還是很大的。

在雍正看來,六科的權力太大,影響了自己的行政效率。雍正想到一個法子,讓六科變成都察院的一個附屬機構,首先六科的人選由都察院來決定,並且嚴格規定了各科的給事中數目。六科的題本都要蓋上都察院的印信,這等於是把原本屬於給事中的考核權交給都察院,這樣一來,給事中就不得不生活在都察院的卵翼之下,職能被削弱了大半。

雍正的這項改革等於是把給事中和禦史混合為一,雍正的這個做法在當時又被稱作“台省合一”,所謂台是指禦史台,都察院在唐朝又叫禦史台,省指的是門下省,門下省是之前的說法,在明清時都稱六科。

雍正這麽做的目的,還是四個字,大權獨攬,讓自己的政令更好地傳達和執行。明末黨爭的教訓,雍正仍然牢記在心頭,明朝的滅亡跟言官亂政有很大的關系,清初這種情況雖然有所改變,但在康熙後期的儲位之爭中,六科官員仍參與其間。雍正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決心改變這種情況,限制六科官員,防止他們幹涉朝政。

在削弱給事中權力的同時,雍正加重了禦史的責任,禦史的權力也許不意味著比以前更大了,至少他們要做的事情更多了,更多的時候,雍正把禦史當成欽差大臣來用。對雍正來說,禦史就是自己的監控器,他增加禦史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監控和彈劾不法官員。

雍正還做了另一項前無古人的改革,但是這個改革不是很有名,也沒有收到特別好的效果。

雍正在腦子裏憑空想象出了一個“觀風整俗使”官職,雍正是如何想出這麽個奇怪的官職呢?

這還得從浙江人說起,浙江的文化是相當發達的,才子眾多,但也有一些弊端,浙江等江南人士結成朋黨,壟斷科場,浙江籍的官員遍布朝野,賓客散布在各個衙門中。汪景祺、查嗣庭都是浙江人,而且兩人文采都不錯,他們的案子讓雍正產生了感觸,他再聯想到歐秀臣為允禵造勢,杭州又發生了攤丁入糧的運動,所以浙江人在雍正心裏的印象非常差。

雍正四年八月,浙江巡撫李衛上奏說浙江人刁滑,風俗兇悍,動不動就漏報錢糧,時常發生命案。雍正覺得浙江省風俗敗壞,人心澆漓,民心很難被聖德感化,倒是狼子野心很容易在那裏找到共鳴。十月,雍正決定派遣官員到浙江查問風俗,對官民進行勸導。確定了官員之後,到底用什麽官名呢?雍正一時也沒想到合適的,後來吏部建議說,唐太宗在貞觀年間派遣李靖巡行天下,號“觀風使”,我們不妨取名為“觀風整俗使”吧!

雍正接受了這個建議,任命河南學政王國棟為觀風整俗使,讓他與李衛和衷共濟,治理好浙江。王國棟到了浙江後,召集各地的文人紳士到孔廟中訓話,除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王國棟還負責清查錢糧,王國棟辦得還不錯,到任不到半年就被提拔為湖南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