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改必須拿著斧頭(第2/5頁)

雍正二年四月,河南巡撫參奏學道王某,說他聲名雖然平常,但還沒有壞到極點。雍正三年六月,嶽鐘琪參奏年羹堯離開陜西時,只有幾十人送行,這些人都是平常得到年羹堯賞賜的人,嶽鐘琪把這些人的名字都記了下來。

借助密折制度,雍正有效地控制了官員,如果有誰在背後說他壞話,他很快就知道了。說壞話還是小事情,如果臣子們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官官相護,雍正可以通過密折了解到詳情,從而給不法官員以潛在的震懾,讓他們不敢為所欲為。

當然,密折制度本身並不光彩,說白了就是告密,它充分利用了人性陰暗的一面。在雍正推廣密折制度時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密折制度會讓小人得志,君子遭誣陷。

對此,雍正無法回避,他公開承認這確實具有告密的特征,他說:“朕勵精圖治,耳目甚廣。”雍正的耳目絕不僅僅限於官員,還有一些士兵和無業人士。有一個故事最能說明問題,有一個官員要覲見皇帝,頭一天買了個新帽子,第二天見皇帝時,免冠謝恩。雍正笑著說:“小心點,別弄臟了你的新帽子。”

官員王雲錦在元旦那天跟好友玩葉子戲,中途丟了一片葉子。上朝後,雍正問他元旦幹什麽去了,王雲錦如實回答。雍正聽了非常滿意,說他小事都不欺騙皇帝,是個好臣子,不愧為狀元郎。說完,雍正從袖子裏抽出王雲錦丟失的那片葉子:“給,下次玩得開心點。”

雍正耳目雖然相當多,但他並不會完全相信耳目。他很清楚,耳目為了個人的利益,有時也會欺騙自己。至於如何識別真假,雍正憑借的就是自己的閱人經驗了。

為了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治,雍正一生批了上千萬字的奏折批文,這絕對是可以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

神秘的軍機處

在雍正之前是沒有軍機處的,怎麽雍正偏要弄出這麽個玩意兒,他的真實目的何在?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軍機處是個什麽東西。

在康熙朝後期,由於黨派太多,聚訟紛紜,導致朝綱混亂,管理困難。雍正即位之後,實際上接受的是一個混亂的攤子,各種問題糾纏在一起。大凡軍國大事,都需要集體討論,雖然最後的決策權在皇帝手中,但皇權仍然受到制約,不能隨心所欲。

雍正七年,策旺阿拉布坦再次發動叛亂,為了有效地打贏這場戰爭,雍正決定成立軍機處,由允祥、張廷玉和蔡廷錫負責軍機處。軍機處的全稱是“辦理軍機事處”,當時大臣們並不了解軍機處的真實性質,不知道雍正幹嗎設立這樣的機構。

雍正設立軍機處表面上是為了更好應對軍事變故,但其性質跟密折制是一樣的,削弱大臣們的權力,一些軍國大事由軍機處秘密決策,等於是剝奪了大臣的議政權力,由皇帝直接裁斷,進一步地加強了皇權。

軍機處成立後,其人員由皇帝點名,代表的自然是皇帝的意志。

軍機處的發展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個機構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說明雍正的創造還是符合時代的需求的。

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這些大臣主要是從內閣、翰林院、六部、理藩院、議政處中挑選。軍機大臣相當於雍正的私人秘書,他們必須隨時在皇帝身邊,只要皇上有什麽急事要事就會找他們商量。所以,軍機處就設在乾清宮內,離雍正的寢宮養心殿很近。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承認軍機處是正式的衙門。

軍機處的上班時間非常變態,淩晨三點就開始上班,雍正至少每天召見軍機大臣一次,有時一天好幾次。

軍機大臣的主要職責有:

一、皇上發詔書或者回復奏折時,由皇上口述,軍機大臣書寫,然後轉發下去。

二、當皇上碰到難以決策的事情時,軍機大臣提供意見和建議。

三、軍機處要將各種奏折以及皇上的朱批都弄一個副本,妥善加以保存。

軍機處的設立表面上是這個機構分享了其他機構的權力,但其實質是皇帝分享了臣子的權力。軍機處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個人,而且這三人都是兼職,以後有所增加,但最高峰不超過十一人。軍機大臣都是兼職,沒有專門擔任這個職位的人。

軍機大臣一個重要的品質就是保密,絕對地保密。軍機處的辦公地點與外廷隔絕,就是為了防止外來人員進入。軍機處的辦公地點也是靈活的,如果皇帝在圓明園居住,軍機處跟著搬到圓明園。如果皇帝要巡遊,軍機大臣也要跟著走,不能耽誤辦公。

軍機處剛剛創建的時候,既不是正式的衙門,也沒有印章,雍正十年,才有提議給軍機處印章。印章制成後,交給內奏處保管,印匙由領班軍機大臣隨身攜帶,“軍機處”三字金牌由值日章京佩戴。如果需要軍機處的印章,值日章京必須憑借金牌到內奏處領印章,光金牌還不夠,還得憑借金牌向領班軍機大臣那裏索要印匙。到了這一步,還不能私自打開,必須要在多人的監督下,才能打開印匣,取出裏面的印信。印信用完後,金牌交給領班章京,印匙歸還領班軍機大臣,印信重新歸放到內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