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孝莊與多爾袞的往事(第3/8頁)

其時,順治已經當了五年的皇帝,從豪格之死中,他感覺到自己也處於危險之中。孝莊囑咐蘇麻喇姑好好教育順治,蘇麻喇姑來到順治房間,屏退了所有人,對順治說,從今以後,你不要再鬧了,要聽話,以後不要表達自己的看法,一切都按攝政王說的做,不要和王公大臣們過於接近,如果你喜歡玩,就自己找個地方好好玩。

順治嚇壞了,一個勁兒地點頭。

這時候,朝中的局勢也越來越緊張了。多爾袞先是將自己的力量滲透到兩黃旗中,執掌正藍旗的豪格死後,多爾袞又將正藍旗交給多鐸。代善的正紅旗也漸漸地落入多爾袞的掌控之中,鑲紅旗的命運也大抵如是。

整個朝中全是多爾袞的爪牙,大臣們對端坐在寶座上的順治越來越不敬,形勢雖然對多爾袞很有利,但多爾袞的心情也越來越煩。一方面是高處不勝寒,一方面又是道德與欲望的沖突。應該說,唯一能體會多爾袞痛苦的人是孝莊,他經常和孝莊聊天。

在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多爾袞選擇了放縱來釋放壓力。其實,多爾袞在早期並不是一個特別好色的人。但現在,他一頭紮進了欲海中,也漸漸地遠離了孝莊這個紅顏知己。

孝莊非常明白多爾袞痛苦的原因。他想奪權,然而又有心理負擔和壓力。以孝莊對這個男人的了解,她認為多爾袞最終還是會奪權的。這些日子裏,孝莊經常找姑姑哲哲商量對策,可惜哲哲搬到北京後經常生病。孝莊只好獨自面對這危局。

之前,對多爾袞的幾次晉封,都是孝莊在背後以小皇帝的名義頒布的。每一次效果都非常好,多爾袞很滿意,朝廷大臣們也覺得太後英明。豪格死後,在八旗和朝廷中掀起了驚濤駭浪,王公大臣們分成兩派,一派是擁護多爾袞,一派是擁護小皇帝。在這洶湧的暗流中,大清國的政權面臨著改朝換代的危險。

孝莊太後待在深宮中,她的地位雖然非常高,但卻是孤獨的。朝中全是多爾袞的人,她唯一的親信就是蘇麻喇姑。蘇麻喇姑是一個很能幹的女人,她不僅負責在太後和小皇帝之間傳話,還掌握著一些秘密的渠道,可以和駐紮在北方的那些忠於小皇帝的王公大臣接頭。

為此,蘇麻喇姑也付出了代價。一次,孝莊命令侍衛席那布庫的妻子侍奉皇後,那人卻不願意,孝莊只好派蘇麻喇姑去請,結果被席那布庫狠扁了一頓,差點把蘇麻喇姑打死。可以想象當時的形勢有多嚴重,一個內侍大臣竟敢把皇太後最親近的侍女差點打死。事發之後,皇太後還不敢聲張,對外說蘇麻喇姑是從馬上掉下來的。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孝莊和順治的處境有多危險。更可以看出,孝莊的城府與聰敏到了何種地步。

太後下嫁之謎

清朝留給我們的懸案實在太多了,孝莊有沒有下嫁多爾袞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孝莊與多爾袞的關系,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孝莊嫁給了多爾袞;一種認為孝莊雖然沒有嫁給多爾袞,但是兩人是情人關系;還有一種認為孝莊非但沒有嫁給多爾袞,而且兩人是清白的。

那麽,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民間流傳孝莊下嫁多爾袞到底是因何出現的。說來,還是皇父攝政王的“皇父”二字惹的禍。再者就是當時南明的著名詩人張煌言寫的一首詩:

上壽筋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

詩中明明白白提到慈寧宮和太後婚,當然,詩人的話從來都是讓人懷疑的。那為什麽太後下嫁多爾袞流傳得這麽廣呢?

那是很多人認為孝莊嫁給多爾袞是形勢所需,持有這個觀點的人有八個看似無懈可擊的證據。

第一,通過和多爾袞結成政治婚姻,可以保全順治的皇位。人們認為孝莊如果不嫁給多爾袞的話,順治帝皇位坐不穩,其實嫁不嫁他皇位都坐不穩。當然,那些認為孝莊嫁給多爾袞的人確實抓住了一點,多爾袞不能生孩子,孝莊嫁給他的話不用擔心生孩子,從而對順治帝構成威脅。這個說法看起來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有道理的東西不一定就是真實發生過的。

第二,弟娶兄嫂是滿洲的舊俗,確實如此,這種事情在滿洲經常發生,滿洲沒有漢族那些倫理道德,人們也視為正常。這個證據的關鍵是,有這個習俗不代表所有人都按這個習俗辦啊!就算孝莊願意嫁給多爾袞,多爾袞願不願娶還是個問題呢!

第三,多爾袞自稱為皇父攝政王,什麽叫皇父攝政王,許多人的理解是多爾袞以父親的名義攝政。既然都是父親了,那說明孝莊嫁給了多爾袞。這個證據非常荒謬,慈禧還讓光緒喊她親爸爸呢,莫非慈禧就是光緒的親爸爸?但是當時的漢人並不這樣想,聽到皇父攝政王的稱呼,立刻敏感地意識到,莫非那個太後嫁給了多爾袞?弟弟娶嫂子,對於當時深受三綱五常教導的漢人來說,口味確實太重了,想不好奇都難。你沒娶皇帝的老媽稱什麽皇父啊,既然敢這麽自稱,那說明肯定是娶了人家老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