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西政權的沒落(第4/4頁)

孫可望投靠清軍後,獲得了“義王”的封號,出於對李定國的憤恨,孫可望將大西軍的機密全都告訴了清軍。清廷從來不是什麽善類,當他們確信孫可望不再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在狩獵中,以誤殺為名射死了孫可望。

孫可望降清後,李定國雖然執掌了大西軍和永歷朝的大權,但是卻因此陷入了精神困惑中。他對將領們越來越不信任,時時刻刻擔心他們會降清,所以對部下控制的非常嚴。為了避免孫可望降清事件的再一次出現,李定國挾持了許多將領,要他們誓死效忠南明,懷有二心的立即予以誅殺。

從此,大西軍陷入了一種緊張的氣氛中,大家都互相猜忌,往日那種團結合作的局面很難再看到了。以前的四將軍,現在只剩下李定國。孫可望降清,這個不用說,艾能奇戰死了,劉文秀因為對李定國有功,部下勢力非常大,遭到李定國的猜忌,李定國不放心他一個人在貴州,將他召回雲南。回來後,劉文秀郁郁寡歡,不久就病死。

應該說,這次內亂給大西軍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導致了後來的失敗。

順治十五年,清軍派出三路大軍攻入雲南,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吳三桂。在三條戰線上,李定國均遭遇了失敗。永歷皇帝帶著文武大臣倉皇逃入緬甸,李定國和白文選也緊隨永歷皇帝進入緬甸,緬甸人派出十萬大軍圍剿。李定國雖然殺出重圍,但沒有救出永歷皇帝。

此後,清軍一再招降李定國,都遭到了嚴詞拒絕。李定國仍然進行著無望的反清復明運動,得知吳三桂處死永歷皇帝後,李定國怒氣攻心,原本生病的他病情越來越重。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國病逝,臨終給兒子留下遺言:“可以死無全屍,一定不可以投降。”

由此可見,李定國並不是單純地利用永歷政權,從他的表現來看,他應該是忠心耿耿地擁護南明政權。這種擁護很有可能是一種精神支柱,顯然後期他已經陷入了精神泥淖中。但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李定國堅定抗敵的精神終歸是可欽可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