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清朝政治的操盤手(第3/4頁)

這些不滿的人選擇了開溜,開溜的人恰好多數是代善的手下。皇太極這下得理不饒人了:“禮親王代善,你說你咋個回事,連那麽點人都管不好嗎?”代善心想,我論資格比你老,別看你是領導,沒我支持,你能上來?所以很不爽地回道:“我的人馬我想怎麽管就怎麽管,不勞太極老弟你費心了。”

皇太極氣得吹胡子瞪眼,多爾袞這時不懷好意地上了一道奏折,洋洋灑灑幾千字,說的就一個意思,禮親王代善治兵無方,以後就不讓他的旗擴大了。皇太極一聽有道理,就這麽著。從此以後,正紅旗和鑲紅旗的人馬那是有出無進,死一個少一個,所以到最後,這兩旗是八旗中勢力最小的兩個。

我們可以看到,在鬥心眼方面,多爾袞可能僅次於皇太極。所以,皇太極死後,他沒有為了個人的權力選擇莽撞行事,而是顧全大局,和反對派作出妥協,讓福臨當皇帝,自己當攝政王。

我們再看明朝那邊,表現得實在太讓人失望了。國家都已經亡了,崇禎的幾個兒子還鬥得稀裏嘩啦的。所以,明朝不亡,那是沒有天理的。

多爾袞絕對不是什麽善類,在特殊時期他選擇了大局,一旦騰出手來,小我就占上風了。

但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卻非常讓人意外,多爾袞處死了碩托和阿達禮,碩托是代善的兒子,代善早就想除掉他了,因為這事還導致汗位被廢,阿達禮是代善的孫子。人們會說,多爾袞不是看代善一族不順眼嗎?處死他的兒子和孫子是很正常的事。

不正常,因為這兩人是多爾袞的支持者,是多爾袞的爪牙,他們被處死的罪名是謀反。他們為啥謀反?還不是為了多爾袞,這兩人看多爾袞沒當皇帝,急了,準備殺掉豪格和順治,強行擁立多爾袞。最後禮親王代善大義滅親,向多爾袞告發這兩人,沒辦法,多爾袞只好把這兩人處死了。

真實的歷史是不是這樣呢?碩托和阿達禮如果沒有得到多爾袞的同意,敢謀反嗎?真實的原因可能是多爾袞授意這兩人去活動,可惜這兩人把事情辦砸了。這兩人居然去拉攏兩黃旗的大臣圖爾格這些人,這不是腦子進水了嗎?陰謀變成陽謀,多爾袞能不氣憤?

處死碩托和阿達禮之後,多爾袞也很後悔,很內疚。他作了許多補償措施,將碩托的幼子接到自己家裏,當成親兒子一樣養著。他還讓阿達禮的弟弟接替阿達禮的一切職務,當然,這些補償措施只能說明多爾袞知道這兩人是好心為自己辦事,但辦了壞事。

多爾袞第二步是分化兩黃旗的八位大臣,這八位曾經歃血為盟支持豪格。現在時勢逆轉,多爾袞執掌大權,自然有機會對他們實行分化。首先是拜音圖家族叛變,不再支持豪格,堅定地跟多爾袞站在一邊。拜音圖的弟弟鞏阿岱還揭發鄭親王,說濟爾哈朗在背後說多爾袞壞話。

多爾袞鄭重其事地找濟爾哈朗興師問罪,濟爾哈朗也很坦蕩,表示我確實說了你的壞話,你想怎麽辦就怎麽辦吧!多爾袞說,那好,你既然承認了,自己看著辦吧!

濟爾哈朗說,行,我知罪,這個攝政王的位子我沒臉再坐下去了,我回家了。

多爾袞很滿意,讓弟弟多鐸當上了攝政王。現在清朝大權就操在這哥倆的手中。拜音圖叛變不久,何洛會也叛變了,何洛會不光叛變,還揭發了八大臣中的圖賴、圖爾格,說這兩人說多爾袞壞話。

說我壞話是吧,削職為民吧!何洛會,你檢舉有功,可以升官。這麽一搞,原先的八大臣只剩下四個了。

把豪格的羽翼剪除得差不多,多爾袞決定對豪格下手了。碰巧豪格逢人便說多爾袞這人有病,什麽病我們不知道,根據豪格的說法多爾袞這人活不長。

多爾袞怒氣沖沖地叫豪格過來,問他,這些話你是不是都說過?豪格也不隱瞞,我確實說過。多爾袞就說,你這樣做不是故意破壞八旗的團結嗎?我年齡比你小,但論輩分是你叔叔,你對長輩這樣,你說該怎麽辦吧?豪格大聲說,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吧,你不就想我死嗎?我死就是了。

多爾袞說,這可是你自己說的。豪格點頭,大丈夫說出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多爾袞問諸位親王和大臣有什麽意見?代善說,沒意見。濟爾哈朗也說沒意見。大臣們都說,這個豪格確實該死。

多爾袞說,那你就自殺吧!

豪格也是個漢子,拿起刀準備自殺。事情到這一步應該沒什麽懸念了,但豪格命中注定不該這時候死。就在全場鴉雀無聲,只等豪格血濺當場的時候,突然跑出了一個小孩子,摟著豪格的腿大哭:“我不要哥哥死,哥哥如果死了,我這個皇上就不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