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軍入關規模空前的大屠殺(第4/4頁)

康熙五年,顧炎武又遇到了一次災難。山東萊州人姜元衡告發黃培收藏“逆詩”,並且指控顧炎武與黃培過從甚密,曾經到黃培家中搜羅《忠節錄》。聽到這個消息,顧炎武非常震撼,那時他已經感受到清政府可怕的力量。為了澄清事實,顧炎武從北京到濟南自首。結果,被關進了大牢。在牢裏度過了十個月,顧炎武才在友人的救助下出獄。

盡管生活如此窘迫,生命和財產沒有保障,顧炎武仍然沒有動搖自己的立場,堅持要做明朝遺民,拒絕清政府的征聘。

清廷修《明史》時曾經重金禮聘顧炎武,但顧炎武誓死不從,在回復信中,他鄭重聲明:“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則一身殉之。”

直到康熙二十一年,顧炎武才病逝。

清初有名的遺民還有屈大均,屈大均是廣東番禺人,廣州淪陷後,屈大均的父親命令他:“一定要潔身自好,不要在清廷當官。”屈大均謹遵父親的教誨,為了保持對明朝的忠誠,他選擇在家務農。

清軍剃發令來了之後,屈大均和老師陳邦彥一起參加反清鬥爭,立志反清復明。鬥爭失敗後,屈大均的老師陳邦彥殉國,屈大均無路可走,選擇了出家。出家之後,屈大均沒有戴僧帽,而是戴明朝士人常戴的青紗頭巾。屈大均雖然皈依了佛門,但實際心理上還不是一個僧人,始終牽掛著明朝故國。

復國無望之後,屈大均在晚年以文字遣懷,書寫了大量的作品。由於屈大均的立場是反清復明的,所以毫無疑問他的書在當時是禁書。屈大均六十七歲時死去,死後,清廷掘起他的屍體屠戮,並將他的兩個孫子斬首。生前無難,死後遭災,一生也算是可悲。

錢謙益和吳梅村都是被列入《貳臣傳》的,錢謙益前面我們提到,他為了保命投降清朝。投降清朝後,他的人生仍然充滿了坎坷和危險,在清廷的政治生涯中,錢謙益幾次被牽連入獄。幾次政治迫害的經歷讓錢謙益對清廷感到失望,返回常熟後,他暗中與反清復明的勢力聯絡。

康熙三年,錢謙益病逝,他的一生充滿坎坷,背負了貳臣的罪名,最後又反叛清朝,以明朝遺民自居,可以說非常尷尬,又非常無奈。

吳梅村也是一個明朝遺民,他剛開始的時候立場非常堅定,堅決不與清廷合作。後來,禁不住順治的再三征聘和家人的慫恿,進入清廷當了幾年的官。晚年,他深深為這段經歷懺悔。他非常痛苦,他並不想當官,但是又擔心拒絕清廷的征聘會給家族帶來災難。選擇出仕後,又很不甘心,總之,進退維谷,最後選擇隱居度過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