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神壇的洪秀全(第4/4頁)

作為統治者,必須要實現這部分人的自由流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讓他們才盡其用,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讓“每個人都享有出彩的機會”,從根源上杜絕這種不安定因素的產生。

封建社會,單一的價值取向,使得有才之人都要通過科舉入仕去實現自己的價值,然而當政府又無法容納這麽多人才時,社會動蕩因素就產生了。現代開放社會,應該實現價值實現方式的多元化,而不是僅僅通過入仕去實現。現實考慮,公務員考試的白熾化,也表現了這種取向上的單一化傾向。

第三種類型,社會理想型。

當然,除了上述兩種革命者之外,還有另外一種,那就是天生的革命派,既不是被迫,也不是受挫,而是骨子裏天生的反叛性格及對社會的不滿而走上造反道路的。

石達開就屬於這種類型,年輕時俠義好施,後因洪秀全、馮雲山慕名來訪,邀其共圖大計,因看官場腐敗,民生困苦,所以“毀家紓難”,走上革命道路。

黃興、陳獨秀、李大釗、龍潭三傑等人也都屬於這一類型,這一類型的人有理想、有抱負、有學識、有能力,他們可以在現有的體制內尋求自己的發展,但是僅僅是因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他們就走上了革命道路。不讓這一部分人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不可能通過讓其本人獲得利益去實現,而只能是改造社會自身,按照他的意願,或者不斷地吸收他們的建議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