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3/3頁)

這樣做並無大礙,有障礙的事情是,楊國忠募集了一萬人屯兵灞上,令杜幹運率領鎮守,名為禦賊,實備哥舒翰。

哥舒翰這才明白,楊國忠已經開始給自己下套了,於是,他表請灞上軍隸屬潼關軍。哥舒翰發動了進一步的攻勢,召杜幹運前來,找了個借口就給斬了。楊國忠也沒必要跟哥舒翰客氣了,他派人上告,說崔幹佑在陜郡,兵不滿四千,羸弱無備。而潼關一直以來就沒什麽危險,所以建議哥舒翰不要在潼關守著了,可以去陜郡打崔幹佑的那些弱兵。

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先後上表反對,並認為這是安祿山下的套。

大家都錯了,冤枉了安祿山。

李隆基問事時,楊國忠用很不屑的口氣對李隆基說:“誰知道到底是安祿山更危險,還是哥舒翰更危險……”李隆基也突然覺悟了,是的,哥舒翰就那麽讓人相信嗎?他信以為然,督促潼關方面立刻開拔。哥舒翰撫膺慟哭,第二日引兵出關。事實證明,就連崔幹佑的“弱兵”,也不會把烏合之眾放在眼裏,哥舒翰遭了賊軍精心設計好的埋伏。

崔幹佑的精銳從南山繞到唐軍屁股後頭,官軍措手不及,倉皇逃竄,互相踩踏,跳河淹死者無數。前軍大敗,後軍跟著崩潰。原本應該在潼關老老實實鎮守的二十萬大軍,竟然被楊國忠嘴裏所謂的“羸弱”兵馬整死了百分之九十。

楊國忠應該去哭了吧?

楊國忠才不會哭,他現在非常滿意,因為哥舒翰也可以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