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2/3頁)

【名人的交集】

如此,張九齡、李林甫、張守珪、安祿山,如今有了交集。

故事還要從張守珪說起,他是一個功勛卓著的武將。

張守珪,陜州河北(山西平陸)人,威武健壯,慷慨節義,人們都愛和他來往。因其騎得一屁股好馬,射得一手好箭,所以在軍營中一路晉升,直到當上了平樂府別將。他的上司,是當時鎮守北庭的郭虔瓘,當時突厥正入侵輪台,勢頭正猛,郭虔瓘奉命支持,讓張守珪去打。於是,突厥人瞧見了張守珪一個人連滅幾十人,力大無窮,領著戰士斬首千余級,生擒頡斤(突厥官名)的場面。

張守珪殺人無數,領導賞識,幽州刺史盧齊卿曾引他同榻而坐,曰:“不出十年,子定當節度此州,成為國家重將,我們同僚,指日可待!”

不久以後,張守珪就成了建康軍使。

十年後,王君毚事發,張守珪成了瓜州都督。李隆基見他在瓜州這樣的幹旱地帶都能安民鎮守,便遷其為鄯州刺史、隴右節度使,徙幽州長史、河北節度副大使,加任采訪處置使。張守珪發達了,到了幽州,他的對手成了契丹和奚。需要介紹一下,在此之前,幽州長史趙含章、薛楚玉(均是十分有才幹的武將)對契丹王可突幹無能為力。據他們說,可突幹有三個特點,可怕、突出、能幹,在入侵和逃跑方面,此人尤為突出,打得過就搶,打不過就跑。張守珪哈哈大笑,領軍奮戰,可突幹被打蒙,再也不敢南下了。

再來介紹一下,契丹首領屈剌,契丹王可突幹的盟友。

那日,他找到可突幹,商量一起向唐朝投降。當然,可突幹還是那麽能幹,經過一番交涉,兩人達成了統一意見,認為詐降以後奪取幽州才是最合適的。張守珪得知情況,先遣右衛騎曹王悔領著使者,跑到契丹部落慰問。原本張守珪的消息是準確無誤的,但這極有可能是張守珪辦的最差勁的一件事了,因為王悔同志到了營地,卻根本沒發現有契丹營地,他的周圍全都是契丹俘虜的突厥兵!

至於契丹部落,早就被屈剌遷走,挪到西北方去了。

屈刺最恨的人就是張守珪了,既然王悔是張守珪派來的,那麽他一定要殺死他撒撒氣,免得到跟那家夥打仗的時候吃虧找不回便宜。這是一個很弱智的計策,但大家竟然同意了。於是,突厥俘虜在契丹首領的指揮下,殺了王悔,宣布鬧事起義。不必緊張,此計策尚處在商議階段。

此情此景,真是讓人說不出話來!

殺王悔的步驟正在緊張研究中,契丹別帥李過折,長得非常帥。王悔相中了他,主要原因是他與首領有私仇,故而被王悔看中。李過折泄露了作戰計劃,又被王悔的挑事語言給激怒了,下定決心準備殺了屈刺和可突幹。值得表揚的是,李過折雖然非常帥,但他殺死首領的動作很不帥,有點恐怖和血腥。而且,李過折根本就沒按套路出牌,等他拔出刀後,才意識到事情非常嚴重。

李過折很激動,一不做二不休,詢問下一步的走法。

王悔還能說什麽?

“降了吧!”

在紫蒙川,張守珪檢閱部隊,犒賞將士,傳首(契丹王、首領的腦袋)東都。

就在這個時候,盧齊卿的預言終於實現了,因為李隆基準備接見張守珪,讓他入朝當宰相,與盧齊卿同僚。可讓張守珪入朝,卻遭到了張九齡的強烈反對。李隆基看著這個身材完美、氣質非凡的文人,問:“給守珪宰相位,又有什麽不妥?”張九齡回道:“平定契丹可以當宰相,如果平定整個東北,陛下讓他當什麽?”

李隆基被張九齡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只給張守珪開了酺燕(慶功會),為了表示信任,在宴會上賦詩一首送給了張守珪,並加拜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賜金彩,授二子官,立碑紀功。

然而,這件事情過去沒多久,涼州都督牛仙客的事情又冒出來了。

牛仙客,涇州鶉觚(甘肅平涼)人,戰功卓著的武將。李隆基很喜歡這個出身小吏的正派官員,想讓他當尚書。張九齡又反對,理由和反對張守珪的一樣。張九齡此舉讓李隆基非常不高興,他反問道,武將難道就不能當宰相嗎?想了老半天,李隆基思索不出結果,忽然從旁邊跳出來一位宰相安慰他道:“天子的家務事,跟外人有什麽關系?”(天子家事,外人何與邪?)

聲音很甜,很柔軟,聽起來很舒服。

李隆基端詳著李林甫,呵呵笑了起來,“還是愛卿知我心啊!”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秋,大唐依舊繁華,只是李隆基這皇帝當膩味了,老是在東都和西京兩地來回躥,真是閑的。百官厭煩,提出反對。裴耀卿上諫曰:“河南、關中的百姓,莊稼還都沒收完,陛下想要回長安,那就等冬天再回吧!”李隆基詢問宰相意見,宰相們均表示同意。李隆基還是很高興的,他也認可這種說法,準備安下心來,等收獲季節過了,冬天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