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2/3頁)

姚崇上奏,認為山東州縣蝗蟲成災,應讓當地州縣負責逮捕,集中燒毀。

眾人嘩然。

這簡直就是開玩笑,漫天遍地的蝗蟲,太泛濫、太繁雜,一只一只抓是抓不盡的。李隆基也有這種疑慮。姚崇道:“蝗蟲遍布山東,以河北、河南最為嚴重,那裏的百姓已經流亡盡了。我們現在什麽都不做,就這麽坐看它們啃食禾苗,連一點辦法都沒有嗎?縱然殺不盡,也勝過養著它們!”

李隆基拍案叫好,就要按照姚崇的方案去做,盧懷慎站了出來。

“臣以為殺蝗太多,不好。”

“盧卿以為有何不好?”

“有傷自然和氣……”

舉座沉默。

有傷……和氣……

姚崇有點氣得慌,見一向不跟自己擡杠的盧懷慎竟然在這件事上站了出來,而且還說什麽殺蝗蟲有損天道,簡直……“當年楚莊王吞了蛭蟲治好了病,孫叔敖殺了兩頭蛇招來了福,我們卻在這裏討論該不該抓蝗蟲。”氣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大到最後竟然語速加快到了機關槍的地步,“不忍心看蝗蟲死,你就忍心看百姓亡嗎?如果殺蝗蟲真有什麽災禍,就讓我姚崇一個人擔當!”

某電視台采訪姚崇。

“請問姚崇先生,您是如何想起楚莊王這麽一個例子的?”

“呵呵,當時一時氣憤,例子自然而然就從嘴裏冒出來了,我平時沒那麽能說啦……”

緊接著,該電視台揭開了一個真相“姚崇不學無術,惠王說成莊王”:“事實證明,再牛逼的人物,也有失誤的時候。因為太過激動,姚崇說楚莊王吃了水蛭治好了自己的病,其實是個天大的錯誤,因為主人公並不是楚莊王,而是楚惠王。”

故事是這樣的,當年楚惠王同志愛吃鹹菜(竟然有這種嗜好),那日吃飯,卻瞧見他的胖廚子給他腌的鹹菜碟子裏有一只死了的水蛭。

怕別人看見以後廚子喪命,楚惠王就趕緊夾起來把那水蛭給吃掉了。當晚,惠王肚子疼痛難忍,出去大便。放了幾個響屁以後,這條水蛭被噴射到了茅坑裏。

從那時候開始,惠王的心腹脹痛之病竟然奇跡般好了。宮廷醫師聽說後,專門跑來對著惠王和糞坑研究了一番。醫師驚奇地發現,曬幹的水蛭竟然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從此,水蛭竟然成了一味中藥,中醫認為,水蛭性味辛、鹹、平,有小毒,入肝經,具有破血逐淤、通經消症的功效。

所以說,惠王很感激這個讓他吃蟲子的廚子。他問廚子:“你說說看,這算個什麽事兒啊?”

廚子很無奈,也很感激,“我只能說,它就是發生了。”

孫思邈就曾利用水蛭,發明了一個特別的醫療手段。他利用水蛭吸人血的特性,把活著的水蛭(嘴)放在被咬傷的毒口上,而水蛭同志天生喜歡鉆肉,自然會吸膿水和毒素,用這種方法治療蛇毒,效果絕佳,功德無量。

感謝水蛭,讓人明白,不論是蝗蟲還是兩頭蛇,都不是什麽要人命的東西,而且還可能救人。

姚崇的演講得到了少部分人的支持,然而,這少部分人裏頭,就有一貫不信邪的李隆基。

李隆基將事情全交付給了姚崇。也不知是因為姚崇氣有浩然,還是因為李隆基龍恩浩蕩,總之,殺蝗的號令剛下,蝗蟲們就自動消失了。

山東百姓長嘆一聲,赤地千裏,好在還能領救濟。蝗蟲大災,他們這輩子都忘不了,蝗蟲,你再也別來了!所以,在第二年的夏天,蝗蟲覺得百姓肯定會想念它們,結成團又來了。

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初夏,蝗蟲比開元三年早來了一個多月,而且更加變態的地方在於,這一次,蝗蟲的涉及範圍更廣,危害時間更長,破壞力更大。

姚崇依然保持強勢,令各州縣迅速捕殺,不得有誤。

汴州刺史倪若水,曾在汴州辦教育、修孔廟、興學業,汴州百姓十分愛戴他。如今禦史親自督導,帶著政令來到了汴州,他也沒招待。不過,他有了跟禦史對話的機會,他對姚崇的方案很沒信心,“蝗蟲是天災,單靠人用手抓根本不可能,最好修德禳之。劉聰(十六國漢國國君)時鬧蝗蟲,他也是讓人抓了,挖大坑埋掉,百姓累得苦不堪言!”

倪若水決心不執行命令,姚崇知道他是個固執的書生。

但幾乎所有書生,心中都有所畏懼。姚崇準確地抓住了這一點,通牒道:“劉聰是偽國國君,他的德行壓不過妖孽很正常。今日是聖朝,你認為跟劉聰一樣嗎?你說蝗蟲入境是因為德行不好,今日蝗蟲入境,是因為朝廷無德,對嗎?”

倪若水被他的牒子嚇怕了,誰說是皇帝不好了?就是覺得應該反省自我才對!

他惶恐不安,盡力執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