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3頁)

太平驚詫地審視著這個鐵面判官一樣冷冰冰的宋璟,宋璟竟然敢跟她公開叫囂。太平生了氣,拂袖而去。

太平不會無緣無故要李旦廢了李隆基,她這麽幹定有原因。為了皇位,她要給自己換一個對手。太平公主的野心已經暴露了,她拋棄以往的原則,勾結益州長史竇從一(就是那家夥),又與多數和竇從一一類的人勾結,意圖謀殺李隆基,具體手段正在緊張探討中。太平的女婿唐睃,最近得了個好活,他要去邀請左仆射韋安石替太平辦事。

韋安石,左仆射,不屬於韋後一族,靠能力爬上了宰相位,時人謂之“真宰相”。

的確是韋安石接待了唐晙,唐睃喜歡開門見山,請韋安石到太平府上商量點事,沒想到韋安石居然不去。太平見這老不死的不上鉤,十分惱怒,她還是很怕一個人對抗很多人的,所以只好自己加緊誹謗李隆基。

李旦自己倒先受不了了,他召來韋安石,問:“我聽人說,朝廷裏的人都向著東宮,愛卿應該幫我查查啊。”

韋安石忽然責問:“陛下怎麽會有這樣的亡國之言?”

李旦沉默了。

韋安石接著說道:“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陰謀,太子有功於社稷,仁明友愛,天下所知!”

李旦忽然緊張起來,趕緊接話道:“朕知道了,愛卿快別說了。”

李旦往簾裏瞧了瞧。簾子裏頭,一定是太平公主正在偷聽,韋安石明白了,點了點頭,但並無懼色。簾子裏頭的太平按不住怒火,扯開嗓子朝堂內揚言,“韋安石密謀陷害,臣之忠心,天地可鑒!”這場面把李旦嚇蒙了,他佯裝生氣地指著韋安石,讓人拿下,同時用眼神暗示。侍臣郭元振(這家夥最聰明了)見狀不妙,立刻裝傻充愣地為韋安石求情,在李旦的太極下,兩下裏無事。

不過,李旦一時還真弄不明白到底是韋安石撒謊,還是太平撒謊。幾天以後,他找到了比較靠譜的姚崇、宋璟。問完以後,兩位仁兄開口就給李旦扔了一枚重磅炸彈,“宋王(李成器)是陛下長子,豳王是高宗皇帝的長孫。現在太平公主經常去他們那裏走動,為的就是東宮的事啊!臣以為,陛下該把宋王、豳王安排出去,罷黜岐薛二王左、右羽林軍的軍權,把軍權交給太子。另外,太平公主與武攸暨(夫妻倆)都應該安置在東都。如此,便少去許多後顧之憂!”

李旦皺了皺眉頭,“朕沒有兄弟,就太平一個妹妹,怎麽能把她安置在別的地方呢?其他人你們愛怎樣就怎樣,妹妹不能走!”

可是,李旦的安排,已經打草驚蛇,太平急了。李旦真是個可愛的人,最近有個牛鼻子老道嚇唬他說,五天內陛下定然有血光之災。那日,他就對人說:“有人跟我說啦,五日之內兵馬會入宮,愛卿要為我防備防備!”

服侍他的不是什麽要緊的人物,只是那個叫張說的書生。張說聽罷,道:“這一定是小人想要離間東宮和陛下的關系,希望陛下能讓太子監國,流言自會消除!”服侍他的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姚崇。姚崇趁熱打鐵,“張說所言,正是國家社稷的大計!”

李旦思索數秒,只說出一個字:“準!”

二月初一,按照李旦的要求,宋王李成器出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禮出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將軍、岐王李隆範變成了左衛率,右羽林大將軍、薛王李隆業變成了右衛率。

詔書上最後一句話是專門為太平寫的:“太平公主,蒲州安置。”

四天後,太子李隆基監國,六品及以下封官、判司等事宜,全由太子處分。這件事給了太平不小的打擊,她發動所有力量搜索真兇,終於弄明白,是姚崇、宋璟在害她。她勃然大怒,也不顧及什麽姑侄情分,竟然擼起袖子,風風火火跑到東宮臭罵了李隆基一頓(當然不可能是罵爹罵娘)。罵完以後,太平又很牛地、風風火火地走了。

惹惱了實封一萬戶的大公主,那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李隆基同學想了一夜,終於想出了一個很二但很有效的辦法。

次日,李隆基上書,把姚崇、宋璟給告了。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以姚崇被貶為申州刺史、宋璟被貶為楚州刺史告終。至於宋王和豳王,兩王到外地的事,也因為行動遲緩而擱淺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姚崇、宋璟走後,宰相的工作,由依然不支持太平的韋安石、李日知幹了起來。李旦很傷心,因為不管是誰當宰相,滿朝都已經怕了太平。

在太平的主持下,斜封官又開始了,腐敗又泛濫了,而李旦,也厭倦了在妹妹和兒子之間打圓場的日子。

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四月的某一天,他召集群臣,“朕生性淡泊,不認為當皇帝就是富貴。以前朕是皇嗣,後來又當了皇太弟,可朕經歷過這些以後,真的什麽都不願意再當了。今天我找大家來,無非就是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我要把皇位傳給太子……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