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屈突通伺命點狼煙 李世民奉旨攻洛陽(第3/3頁)

面對這些沒良心炮的轟擊,王世充很無語。

王世充無語,守將更無語。他們不敢在城頭上往下看,如果真想看,搞不好就被那天殺的石頭砸個腦漿迸裂。幸運的腦漿不迸裂,大概就會被巨箭射中,上半身與下半身斷裂,肉身隨著巨箭,向潘多拉飛馳。李世民的巨箭瘋狂發射,射中城墻都能崩碎青色磚塊,砸個大坑,迸發出令人窒息的粉碎沫子。在此,我曾突然冒出個想法——用拋石機拋石頭,不能砌成斜向的階梯嗎?

後來一計算,我知道我要徹底崩潰了。

假設洛陽城墻高十幾米(約十五米),如果按照長度為一百米,石頭均勻呈四十五度斜向上排布的話,則至少需要五千立方米的石料。石頭密度為2.6,計算出總需石料一千五百萬公斤。如果每塊石頭二十五公斤,則需要投擲六十多萬塊石頭。這是按照最小量的計算得出的數據,所以說,用石頭砌台階攻城是很不實際的。

照理來說,在這種打法會對守城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和身體傷害。但是,洛陽城城墻在厚度、防禦能力上僅次於長安,想要用石頭端掉它,比登天還難。李世民的攻打除了圍困東都,就是長時間圍困東都,似乎沒能起到其他任何的效果。一天,兩天,三天,一個多月過去了,戰況依然沒有絲毫進展。時間沒有感情,但人有。

從去年八月,到今年的三月,整整八個月,將士們都很疲憊。倦鳥尚且知還,將士們離家這麽久,想家了。首先提出意見的是將領劉弘基,他也撐不住了。他這麽一提,所有人就都跟著嚷嚷,一嚷嚷,就有人起哄,一起哄,軍心就亂了。回家,不回家,眾說紛紜,李世民該怎麽辦?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確,不行。

現在正是一舉端掉王世充的最好時機,一旦錯過機會,割掉腦袋都找不回來了。他下達了一個命令:“再談撤軍者,殺無赦!”李世民知道,東都洛陽以東的州縣之所以歸降,乃是因為自己兵鋒正盛。如果此時撤軍,王世充就會緩過來,東部州縣勢必重返鄭國。那時,形勢就會大有轉變,等真到了那階段再去哭喪著個老臉怨天尤人,沒意思。下達了殺無赦的指令之後,再沒人敢提回長安的事了。

沒人敢向李世民提,但有人敢向李淵提。

李淵的話,李世民不能不聽。

不知是誰奏報,李淵得知李世民攻洛陽,攻了一個多月愣是連洛陽城內的毛都沒摸著,便下令撤軍。李淵知道,李世民又不是鐵人,肯定也很累。李世民一向聽話,但在戰場上,他是最不聽話的一個。但是,老爸的話不是商量,而是命令,是聖旨,不是家信。無奈之下,李世民找到了軍事參謀處處長封德彝同志。老封是前朝重臣,由他出面稟報李淵很不錯。李世民請老封去長安面聖,轉達了自己的意思。

書信內容原話抄錄如下:

“世充得地雖多,率皆羈屬,號令所行,唯洛陽一城而已。智盡力窮,克在朝夕。今若旋師,賊勢復振,更相連接,後必難圖!”

意思很明白,不能撤。

李世民說這話李淵信,因為他也是打了三十多年仗的人,教訓很多。考慮再三,李淵答應了兒子的請求,讓唐軍繼續圍攻。將士們雖然有點惱,但既然秦王都這麽身先士卒,誰都不能再多說什麽,於是,咬咬牙,繼續工作。李世民根本沒閑著,除用機炮轟擊洛陽城以外,他給王世充也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信的主要內容就是談論一下現在的形勢,勸王世充早日投降。王世充收到了信,讀完,壓下,不做任何回應。

此時的洛陽城內,已經成了人間地獄。

【談話記錄】

王世充:敵人逼近了,我們出擊吧!

李世民:樓上的話我怎麽越讀越感覺不大對勁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