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屈突通伺命點狼煙 李世民奉旨攻洛陽(第2/3頁)

馬在戰場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倘若李世民不能趕緊拿起手中的弓箭將追上來的人一一擊斃,就會造成去見閻王的嚴重後果。

沒有時間了,李世民望著那群圍上來的人,準備跟這些家夥肉搏一場,殺出一條血路。追兵逼近,一個沖在最前頭的敵兵呼嘯著操起大刀砍向李世民,李世民剛要躲避,卻冷不丁又來一支冷箭,敵兵應弦倒地。李世民循聲望去,大喜,射箭者乃是離自己不遠的丘行恭。丘行恭同志走得急,也不知道為啥秦王沒跟上來,等他回頭一看,才瞧見是馬死了。情急之下,他操起弓箭對著敵人連發幾支,發無不中。為了保命,追兵不敢再向前。丘行恭騎馬跑到李世民身邊,讓李世民騎上自己的馬。丘行恭是實打實的硬漢,他牽著馬頭,拿著一柄長刀嗷嗷大叫,聲震四野,十分恐怖。

就單從吼聲來看,丘行恭的殺氣足讓人退避三舍。

丘行恭的長刀乃是隋唐時期常用的陌刀,重達五十斤,刀鋒雙刃,刀身兩米。丘行恭一手牽馬,一手拿刀,碰見不要命的就暴跳起來猛砍下去,如此連砍數人,凡是上前的,不能說是碎屍萬段,分屍還是能做到的。老丘的動作把很多人嚇呆了,如果我是王世充的兵,我絕不會打腫臉充胖子,我不會上去,上去就是死。基於此類想法,鄭軍大懼,再也無人敢攔去路。

丘行恭邊走邊殺,竟然很快找到了唐軍大部隊。二人匯流其中,參與到了與王世充大軍的戰鬥之中。

王世充真的是拼命了,他率領大軍與屈突通、李世民殊死搏鬥,從上午八點鐘一直打到中午十二點鐘(自辰至午),接連大戰四輪。血光漫天,肉和血鋪天蓋地,十分血腥。到最後,王世充眼看不行,下令收兵,戰鬥才算告一段落。

李世民再次完勝。

在李世民安排的計劃下,軍隊獲得了輝煌戰績,共殺敵軍七千余級,自損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王世充回城了,是的,他回城了!他們成功地把王世充大軍逼回了城內,讓大軍逼到了洛陽城門。

進了城,所有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有的只是時間問題。

似乎一切都妥妥的了,李世民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王世充遭遇人禍,坐等困死。但事實上,王世充並沒灰心,他是個懂得利用事件的人。想著大難不死這句話的人非李世民一個,王世充比李世民更深信必有後福這四個字。

唐朝驃騎將軍王懷文,義士,之前被王世充俘獲,給與他很多犒賞,以求收買。王懷文就這樣被順利拉攏過去,當然,王世充是這麽想的。回到洛陽城內,王世充領著大軍列陣結營的時候,王懷文就騎著馬在他身邊跟他說笑。正扯淡,王懷文忽然揮舞著大槊朝王世充身上刺去。這次刺殺,王懷文使上了這輩子最大的力氣。從這一點來看,王懷文的這一下子真的相當有力度,槊間接口(鐵頭)竟然生生被崩斷了。刺完之後,王世充身邊的其他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作癡呆狀望著王懷文。

好吧,王懷文刺殺王世充不成,偷雞不成蝕把米。接下來,他會怎樣處理這麽尷尬的場景呢?

但見王懷文嘿嘿一笑,說:“我就是試試。”未等王世充反應過來,他縱馬狂逃,去投奔唐軍。

上面兩句,第一句是想象,第二句是史實。

由於明光鎧的甲片太過結實,而王懷文同志這一下子又正好刺在王世充的甲片上,導致王世充大難不死。王世充看著已經撒歡兒跑出去五十多米的王懷文,立刻派人去追。追到寫口(地名),總算是給追上了,幾十口子人稀裏哐啷把王懷文揍得半死,又拿刀將他砍成了肉泥,這才泱泱回到了大營。回營之後,王世充做慷慨赴義狀揭開鎧甲亮給眾人看。

他開口說話了,依舊羊毛味兒:“王懷文拿大槊戳我,我一點事都沒有,說明了什麽?這就說明天意如此,王者不死!”眾人聽言,做菜瓜狀高呼萬歲——那是必須要喊的。王世充從眾人的呼喊聲中得意了,他必須要騙取大家決戰的信心。

現在,王世充依然縮在洛陽城內,等待他的,將是更加嚴峻的考驗。

武德四年二月,唐朝大軍圍屯兵洛陽城門之外。

一場真正的包圍戰開始了。

李淵發話,下達了給王世充以重擊的命令。李世民得令,運用了令人咂舌的方法對洛陽城進行了慘不忍睹的轟擊。李世民攻城所用的器械很變態,大炮、車弩、巨鏃……

大炮當然不會裝新式炸藥(還沒有),大勺上裝的是重五十斤的大石,彈力弓能將大石擲出三百多米(二百步)遠;車弩所放之箭有如特大號長矛,鏃(箭頭)如巨斧,能射八百多米(五百余步)遠。你想,大槊一樣的箭,能射二裏地,到達城墻上會是子彈一樣的速度,這要是射到探頭探腦的人身上,會是什麽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