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獠牙(第4/5頁)

劉端之所謂溜達,不僅僅限於凡夫市井、田野山川,甚至遠竄到其他諸侯國裏。漢朝有規定,諸侯王必須待在自己的地盤上,不能越到別人國家。如果有此愛好,都被當成一種不祥之征兆。

劉徹眼看劉端墮落,難道真的不管不問嗎?事實上,他派人去管了。可是派出去的國相根本就管不住。那麽,這些國相去哪裏了呢?

讓劉端來告訴你,這些國相不被他殺了,就是被他傷著擡走了。

劉端是怎麽整這些中央特派員的,說出來讓趙王劉彭祖聽了,都要汗顏三分。劉端殺相的辦法,具體如下:凡是公正奉法的,就惡人先告狀,編輯罪行,請治之;如果實在找不到罪證的,幹脆來狠的,毒藥侍候。

只此兩招,漢朝派來的國相,沒有一個是有好日子過的。

公孫弘就是沖著劉端之整人特長,決定借劉端殺董仲舒。於是,他請奏劉徹,說:陛下您那個膠西王兄,一向驕橫無理,必須派個人去管管他了。舉目中央,唯有一人能擔此大任。此人,謂之董仲舒是也。

劉徹似乎也公孫弘說得很是在理。之前,劉徹調董仲舒去管江都易王劉非。大家都以為,老董那次肯定是有去無回。老董不知用了何手段,竟然調教得劉非聽話得很。既然老董都能搞定江都易王劉非,劉端也不在其話下吧?劉徹決定拜老董為膠西王國相。

消息傳說,公孫弘終於放口,大笑三百聲。

但是,公孫弘笑得太早了。

的確像公孫弘所料的,老董接到皇帝劉徹的命令後,就愁壞了身體。但是思前想後,除了去上班,沒有更好的選擇。於是,老董帶著一種視死如歸的心情,前往膠西國。

但是,你猜劉端怎麽待老董的?當他聞知老董遠來就職,他竟然一反另類之打扮,打著歡迎光臨之類的標語,人模狗樣地出門迎接老董。

意外,實在意外。

狗不是改不了吃屎嗎?怎麽這一回……老董不敢深想,更不願往下想。他高興得眼淚跟著胡須,都要飛起來了。

事實上,劉端這不是擺陷阱,也不是設圈套,更不是作秀。他是真的老老實實地,將董仲舒當作一個神仙來供奉。

劉端對老董之所以如此虔誠,歸根到底只有一個:

董仲舒名氣太大了。

人怕出名,豬怕壯。此話應該分為兩半來看,後句基本正確,前句基本不完全對。君不見,21世紀之今天,人為出名,罵盡天下可罵之人,哭盡天下可掉之眼淚,脫盡身上一切可脫之遮醜布。為的是啥,就是為了出名。出名了好辦,利隨名來,狗仔隊跟著你跑,全世界的眼珠也跟著你轉。然後,當大家都審美疲勞的時候,這時候你已經賺得肚飽屁圓,大可退場享清福去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能讓劉端崇拜。一個以整二千石高官為樂的人,名人算個啥呢。事實上,劉端善待董仲舒,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數盡天下利祿之徒,唯有老董算得上一個真正的大儒。

何謂大儒?用北宋大儒張橫渠的一句話可以見之:為天【文!】地立【人!】心,為【書!】生民立【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對大儒的敬畏,劉端被老董征服了。但是,老董和劉端相處共事了一段時間,他發現,劉端不過是暫時籠住獸心的惡狗。他保不準哪天此狗又要發病,六親不認,逢人亂咬。

老董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的。所謂大儒,也是個凡人。如此與劉端長久相處,如果大儒之神秘感被打破,有朝一日劉端審美疲勞,誰能保證劉端不對他痛下殺手呢?

那怎麽辦?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等著定時炸彈,將自己炸得粉身碎骨嗎?

不久,董仲舒找到了一個激流勇退的辦法:以病辭官。

老董報告打上去後,不久,劉徹也批準了。

我認為,這是老董人生當中,做得最漂亮的一招。因為,經歷諸多政治鬥爭,他終於懂得了兩個字:放下。

憶往昔,賈誼名聲在外,深得皇帝恩寵,卻被競爭對手排斥,難容於長安。於是只得奔於長沙,作辭賦感言傷身。後來,與帝席前座,論鬼神,說命運。本以為陰霾散盡,可以重見日月。沒想到鄧通在其背後參一本,又不得不貶出長安,照顧梁懷王劉揖。

更沒想到,劉揖墜馬而死,賈誼愧疚自責,從此抑郁而死。

過來人都說,伴君如伴虎。諸侯王不是虎,也算是條惡狗或者白眼狼,與此禽獸相伴長久,也不是明哲保身之計。既然惹不起,總躲得起吧。

想躲,就必須懂得放下。放下仕途,另擇出路。如果,只是如果,當初賈誼放下官場,專心著書,他能抑郁而死嗎?

人生在世,猶如動物種種。鳥飛於天上,魚遊於水裏,獸行於大地,每種人,都有其所特長,其所愛好,其所天生之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