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獠牙(第2/5頁)

我們知道,漢朝的封侯規矩是很嚴格的。如果你不是劉氏親族,又沒什麽武功,拜官還可以說說,封侯這事還是免談吧。當初劉啟想封竇氏幾兄弟為侯時,丞相周亞夫死命不同意。理由就是高祖說過的白馬盟誓,外戚不姓劉,憑什麽封他們為侯呢?

後來,周亞夫下課後,劉啟才封了竇氏幾人為侯。於是,自從文景兩父子封外戚為侯後,這也成了漢朝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外戚,只要不是傻瓜笨蛋的,都可以封侯。

可人家畢竟是外戚,有關系,閑人也說不得。要想給公孫弘封侯,得找個什麽借口呢?

這事當然難不倒劉徹。馬上地,劉徹下了一道詔。他在詔裏這樣說道:自從我登基當皇帝後,就不拘一格降人才。武將文臣,能者即上,封侯加爵,沒什麽不可以的。

於是,劉徹打著不拘一格的大旗,很順利地封公孫弘為平津侯,食邑六百五十戶。劉徹此舉,創造了一個神話:丞相加侯者,自公孫弘始。

公孫弘老家齊國的祖墳,正在青煙縷縷。

祖墳冒煙的公孫弘,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清除異己。而首選人物,當然就是不可一世的汲黯老家夥。

公孫弘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要知道,盡管汲黯在朝裏枝不深,葉不茂,可就是比較難纏。所以,他必須找個同夥。於是,公孫弘馬上想到了一個人。

公孫弘想到的這個人,是老部屬張湯。

凡是敵人的敵人,都是我的朋友。何況張湯還是公孫弘的下屬,同時又是政治夥伴,不拉他拉誰呢。

公孫弘和張湯密謀,倆人最後想到了一招狠毒之計:要想幹掉汲黯,必須借刀殺人。

嗯,就這樣幹。

倆人想好,就去見了劉徹。公孫弘對劉徹說了這麽一句話:長安市裏多權貴和宗室,這兩派人向來多事,不好管理。所以,必須任命一個重臣,才能壓得住他們。竊以為,汲黯老先生強悍,不如拜他為長安市特別市長(右內史)?

如果你恨他,就將他往火坑裏推。公孫弘此招就叫,哪裏有危險,就往哪裏推。

請奏之前,公孫弘已經打聽到,汲黯無事找事,有事專擡扛。所以劉徹對這個汲黯,已經相當厭煩,很想找個機會將他踢走算了。所以,公孫弘斷定,他和張湯聯合使出之計,成功率是大大有的。

果然,公孫弘一上書,劉徹就批準了。

不久,汲黯為右內史,治理首都治安。管理好,算他命大;治得不好,頂多給他一具以身殉職的稱號,再倒貼一副棺材得了。

真是一個殺人不見血的招啊。

我相信,此時公孫弘肯定笑了。張湯也笑了。他們有理由相信,汲黯活不了多久了。

然而,結果呢?

讓我來告訴大家,結果不是公孫弘和張湯想要的。汲黯不但沒有被長安權貴和宗室整死,反而吃好,睡好,身體好。

一切都是好好的。

為什麽會這樣?我想,公孫弘此時正在追問為什麽而暈菜。事實上,汲黯不是傻瓜,他知道誰在整他,也猜得出當長安特別市長意味著什麽。你公孫弘想讓我死得快,我偏要活得比任何人好。這是對政敵莫大的打擊。

還有,汲黯整人技術差勁,但是管理地方,汲黯的技術那是剛剛的。他一到任上,發揮特長,沒過多久,本來難管的長安竟然被他整得服服帖帖,沒人敢跟汲黯拍板鬧事。

關鍵時刻,汲黯自己拯救了自己。

董仲舒的劫

汲黯躲過公孫弘一劫,但是下面這個書生就不一定了。

這個人,就是久違的董仲舒。

董仲舒怎麽惹上了公孫弘,這事說來話長。董仲舒不但惹上了公孫弘,甚至也跟公孫弘的死敵主父偃纏上了。這三個人互相掐架,不分你我,在我看來,問題就出現在他們的行業競爭上。

董仲舒是怎麽發家的?治《春秋》;主父偃是怎麽發跡的?亦是治《春秋》;那麽公孫弘呢?也是治《春秋》。那麽,此三者,誰的專業更厲害呢?當然首屬董仲舒。

董仲舒三年苦練,寫出了蓋世絕學《春秋繁露》。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博士專著。主父偃和公孫弘,不見有專著,都是論文,其體系零散,不成體格。唯獨這個董仲舒,仿佛練成了降龍十八掌,自成一派,天下無敵。

但是,任何武功都是有漏洞的。就是這個《春秋繁露》,讓董仲舒差點死在了主父偃的手上。

事情是這樣的:董仲舒治《春秋》時,將它與陰陽家學說結成一體,發明了一個陰陽預測學。董仲舒認為,天地一切災異,都可以在《春秋》裏找到根據。於是,董仲舒在地方上當諸侯國相時,實施這套理論,得心應手,從來沒被懷疑過。

董仲舒沒有被懷疑,那是因為在小地方幹活,人們見識短。如果真到長安城這種大地方,就有可能露餡了。果然,還真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