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既得隴

No.1 於無佛處稱尊

東坡兄《黃州寒食詩帖》,號為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跋其帖後,評曰:“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黃庭堅評罷,頗感輕狂,又自嘲曰:“他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且說鄧奉隕落之後,劉秀麾下諸將也頗有了些“於無佛處稱尊”的意味,東征南討,所向披靡,戰功累累。

建武二年(公元二十六年)夏,虎牙大將軍蓋延討伐劉永,圍其都城睢陽,拔之,劉永先逃虞,再奔譙,走保湖陵。

建武三年,大司馬吳漢加入東方戰區,連勝,劉永部將慶吾斬劉永,持首歸降。劉永部將蘇茂、周建奔守垂惠,立劉永之子劉紆為梁王。

建武四年秋,捕虜將軍馬武、騎都尉王霸攻垂惠,周建、蘇茂、劉紆敗逃。周建逃亡途中病死;蘇茂奔下邳,與董憲合兵;劉紆投奔佼彊。

建武五年,驃騎大將軍杜茂攻佼彊,大勝,佼彊與劉紆投奔董憲。吳漢追擊之,軍士高扈斬殺劉紆,持首而降,佼彊亦降,蘇茂逃歸張步。

張步,受劉永封拜為齊王,割據東方十二郡。建威大將軍耿弇領兵來擊,張步大敗。張步窮途末路,與蘇茂合兵,劉秀遣使告之,兩人中誰殺了對方來降,立封列侯。張步先下手為強,殺蘇茂而降,劉秀封張步為安丘侯,徙居洛陽。

建武六年,吳漢追斬董憲,東方悉平。

李憲,潁川許昌人,更始元年(公元二十三年),自稱淮南王。建武三年,自立為天子,置公卿百官,擁九城,眾十余萬。建武四年秋,揚武將軍馬成等擊李憲,圍其都城舒城。建武六年正月,舒城告破,李憲亡走,其軍士帛意追斬李憲而降。

秦豐,南郡人,建武二年,據黎丘,自稱楚黎王,割據十二縣。田戎擁眾夷陵,自稱周成王;延岑在關中為馮異所敗,逃入南陽,攻占數城。二人皆與秦豐結盟,秦豐每人各嫁一個女兒,招為女婿。建武三年,征南大將軍岑彭率傅俊、臧宮、劉宏等三萬余人南擊秦豐,戰爭前後持續三年,斬首九萬余級。秦豐兵卒僅余千人,城中食物殆盡,不得已而降,劉秀斬之。田戎退保夷陵,岑彭大破之,追至秭歸,俘獲田戎妻子士眾數萬人。田戎率數十騎奔逃入蜀,投公孫述,公孫述拜為翼江王。延岑逃入漢中,同樣投靠公孫述,公孫述拜為大司馬,封汝寧王。

總之,到了建武六年,帝國的東方、南方、北方,都已經漸次擺平,接下來要解決的,便只剩下西北的隗囂和巴蜀的公孫述二人。

No.2 西州上將軍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隗囂和劉秀就像是兩條平行線,彼此並無交集。

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其家族為西北望族,涼州強宗。隗囂少年出仕,頗得王莽國師劉歆器重,引為門下士,由此名動長安,與竇融、來歙並稱長安三傑。劉歆死後,隗囂返歸天水,韜光養晦,靜觀天下之變。

更始元年(公元二十三年),劉玄稱帝,王莽則連戰連敗,覆滅在即,隗囂與叔父隗崔、隗義趁勢起兵,聚眾十萬,攻下涼州全境。

更始二年,劉玄定都長安,遣使征召隗囂及隗崔、隗義等人,拜隗囂為右將軍。本年冬,隗崔、隗義不甘屈就長安,意欲叛歸天水,稱雄割據。隗囂對更始政權仍存幻想,大義滅親,檢舉二人。劉玄殺隗崔、隗義,提升隗囂為禦史大夫。

更始三年夏,赤眉軍入關,三輔擾亂。淮陽王張卬、穰王廖湛、隨王胡殷、平氏王申屠建見大勢已去,密謀挾持劉玄,東歸南陽,隗囂也參與其中。密謀敗露,隗囂與數十騎連夜殺出長安,亡歸天水,召集舊部,擁眾涼州,自稱西州上將軍。

劉玄敗亡之後,三輔越發動蕩不安,而涼州在隗囂的治理之下,一片太平盛景,加上隗囂素有謙恭愛士之名,於是三輔耆老士大夫皆來投奔。一時之間,隗囂帳下精英匯聚,人才濟濟。隗囂以長安谷恭為掌野大夫,平陵範逡為師友,趙秉、蘇衡、鄭興為祭酒,申屠剛、杜林為持書,楊廣、王遵、周宗及平襄人行巡、阿陽人王捷、長陵人王元為大將軍,班彪、杜陵、金丹之屬為賓客。由此名震西州,聞於山東。

建武元年(公元二十五年),劉秀稱帝,與隗囂仍無直接接觸,彼此聞名而已。直到建武二年,鄧禹入關西擊赤眉軍,承制拜隗囂為西州大將軍,專制涼州、朔方事,隗囂這才和劉秀第一次發生關系。

鄧禹軍事上水準欠奉,政治上卻頗為高明。

涼州下轄八郡,分別是天水郡、隴西郡、安定郡、金城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其中只有天水、隴西二郡真正掌握在隗囂手中。至於黃河以西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其郡守結盟自保,公推竇融為首,另為一獨立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