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土改不?(第3/5頁)

現今帝國陸軍即將進入青海,可以說,青海就是個試金石,是如何建立青藏地區政權的試金石。

前朝的作法,便是封當地頭人貴族為“千戶”“百戶”等,這類官職世襲,等於承認了頭人們世代對當地的統治。

自己也要這麽做嗎?

這些日子,在保安城,葉昭同樣要尕豆妹找來一些藏民,和他們說話,思索著這些問題。

實際上,在雲南、甘肅,藏民部落同樣維持著由頭人統治的社會架構。

只有在四川,甘孜和川西的藏民部落頭人組織武裝對抗新朝,被趙三寶擊破後將頭人處決,就算未附逆的小部族頭人,也全部被削去了前朝的封號,成為部族中普通的一員,而且原來的部族被打散,正在架設縣鄉管理架構。

但這種做法,自然不能照搬到青藏。

青海或許還好說,各部族頭人若與新朝為敵,趁機將其擊斃,徹底改變青海一地的社會結構,但西藏呢?達賴和班禪臣服的話,西藏貴族體系自己又如何處理?任由農奴和奴隸存在麽?

最穩妥的作法自是慢慢來改變,當年解放軍進西藏,還要對農奴悲慘生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可是元帥級軍事將領的原話,之後才影響群眾,又借著西藏叛亂,趁機完成了政治社會架構的改造。

但自己統治下,西藏不叛亂呢?

在《青海平逆策要》中,葉昭提出,所有抗拒帝國統治之部族頭人,一律沒收財產田地草場,將其收歸國有,交農奴、奴隸租種,農奴和奴隸從此皆為帝國公民,與帝國內所有公民享有同等的權利。

歸順之頭人,削去前朝封號,其部原有農奴、奴隸一律恢復人身自由,享有帝國公民權,可自由到帝國內陸定居。

同時各頭人租賃之土地,田租收取亦要遵循帝國法律,最高額度不許超過畝產的一半。

葉昭又提議籌備宣傳團,待青海平叛結束,宣傳團即進入青海境內進行一系列關於“公民權”和帝國律法的宣傳。

當然,這只是葉昭構想中的第一步,先穩定穩定,接下來,就是跟各部落頭人秋後算賬,等宣傳見效,便按照帝國法律,對那些打死過奴隸、農奴,殘酷壓迫農奴、奴隸的頭人挨個治罪。

這些頭人奴隸主,十個裏怕有九個一抓一個準,因為和中原地區不同,青藏一帶,確實生活在愚昧狀態中,這些土皇帝掌握生殺大權,打死個農奴奴隸,莫說法律,就算道德上都不會有絲毫負疚感,天經地義一般。

拔掉這個階層,實則對於帝國的長治久安也意義深遠。

只是西藏要不要沿用此等模式,葉昭一時還拿不定主意,只等看看青海一地的效果吧,到時依據其利弊得失,再做打算。

一夜未睡,葉昭卻是精神奕奕,第二天早上,哈裏奇來了蘭州,他是西北唯一一位知道葉昭親來巡視的官員,只是自然要將軍務布置妥當才能前來拜見。

在哈裏奇陪同下,葉昭參觀了即將投產的兵工廠,在蘭州西郊,防範極嚴。

回到行轅時已經是中午時分,花姬還在熟睡,顯然被葉昭折騰的還沒緩過精神,加之前晚又一夜未睡,好不容易有炕睡了,自然睡得極香。

葉昭沒驚動她,叫了葦月伊織,一起上街吃飯,也逛逛這蘭州城。

當哈裏奇聞聽葉昭要他“一起走走”時,自是欣喜若狂,換了青袍馬褂便裝,在西域威名赫赫的哈帥就變成了一名削瘦的商人模樣,只是雙目神光炯炯,令人不敢逼視。

街上店鋪倒也稀稀疏疏的開了板兒,長街一塊塊長短石板拼起的石板路上,縫隙中俱是黃沙,遠遠看,整個城鎮好似都沙蒙蒙的,和中原風情迥異。

尋了間拉面館要了拉面,前後左右俱坐滿了大內侍衛。

面條筋道有勁,湯也鮮美,葉昭笑著看向伊織,說:“可好久沒吃海鮮了,回了京,得好好給你補補營養,吃慣了水物,來內陸不免水土不服。”

伊織溫婉一笑,挑著面條,吹了吹,夾入了葉昭碗裏,想是見到葉昭剛剛吃的急,有些燙嘴。

哈裏奇就在那轉眼珠,葉昭見了,就笑道:“老哈,你少動歪腦筋。”哈裏奇打仗是一把好手,可身上陋習卻是最多,見葉昭這麽疼扶桑答應,只怕假公濟私要京裏後勤部八百裏加急送來冰鎮海鮮都是有的。

哈裏奇聽得這聲“老哈”,骨頭立時為之一輕,笑道:“奴才的心思都瞞不過主子,可也不是什麽歪心思,天下都是主子的,戴甲人本就該為主子效命。”

葉昭擺擺手道:“我早說過了,軍隊資源自有軍隊資源的用法,就說今日之事,我若想吃海鮮,自會要京裏送,所用費用由宗人府辦理。”

哈裏奇肅穆道:“是,主子心懷令天下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