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實業為什麽可能產生貴族制度[2]

民主制度不僅能對實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還會使實業家的人數無限增加。關於其背後的原因,我已經在前面指明了。因此,我現在要研究的是,實業是如何迂回地將人們重新引回到貴族社會。

我們已經看到,如果一個工人每天只做同樣的一種零件,那麽在生產那些由零件組裝而成的產品時,就會變得更加便捷,並且成本少,收益多。

如果一個企業的規模越是龐大,資本越多,信用越高,它就越能生產出廉價的產品。[3]

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現這兩項真理,但是直到我們這個時代,才被人們明確地指出來。在一些最重要工業領域,人們很早就開始運用這兩項真理了,而它們也開始對那些相對次要的工業領域產生影響了。

在政治方面,我認為工業科學方面的這兩項新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立法者最應當關注的。

一個手藝人,如果讓其一直只制作一種產品,他的手藝必然會變得無比熟練。但是,這樣做的代價就是,他不再會用自己的精神來指導自己的工作,他會逐漸喪失這種能力。因此,雖然在技藝上他越發純熟,但同時也變得越來越不動腦。作為一個工人,在技術上他確實在不斷取得進步;但是從一個人的角度來說,他在本質上卻日益衰退。

如果一個人二十多年來都是在做別針帽,那你就不會對他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抱有太大的期望。運用智力,人往往能獲得驚人的成就,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都只是在研究做別針帽的最佳方法,那他就很難在其他方面發揮自己的才能。對於一個工人來說,如果他將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他每天所造的產品上,那他的思想就會一直聚焦在這些物品上,自己也會因此養成了一些難以擺脫的習慣。總而言之,他已經失去了對自己的自主權,成為了他所選擇的職業的附屬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法制和民情想方設法幫他拆除樊籠,為他開辟無數不同的致富之道,這一切也會變成徒勞;相比法制的民情,實業的原理顯然影響力更大,這種力量將他綁在一種行業之上,往往是他受縛於此,難以脫離。另外,實業的原理還將他在社會中的地位固定下來。雖然整個世界在不斷運轉,但實業的原理卻使讓他變得無法動彈。

勞動分工原則的普及使得工人們的力量變得越發微弱,他們的思想也因此變得越發狹隘,地位也會逐漸降低。從工藝上來講,他們是進步了,但是手藝人自身卻退化了。此外,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資本的增加,產品的數量也會不斷增加。這時,那些有錢有識之人也會開始涉足工業。在此之前,這些工業的經營者都是手藝人,他們要麽就是缺乏知識,要麽就是相對貧窮。那些有錢有識之人經營工業的原因,自然是因為看到其中巨大的需求和利益。

因此,在這一時期,受到制造業科學的影響,工人階級的地位開始降低,而對於資產階級來說,他們的地位卻在日益提高。

工人們每天只是想自己的智力應用在一些小事情上,而工廠老板卻需要關注全局。於是,老板的視野變得開闊,而工人的眼界卻變得越發狹隘。這樣一來,過不了多久,工人們就不必再動腦筋,只是從事體力勞動。而老板們卻需要依靠科學和天賦來確保事業取得成功。因此,這樣的人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國家中的行政長官,掌管一切,而工人則變得越來越像牲畜。

因此,工廠老板和工人之間的差距逐漸擴大。他們之間的聯系就像一條長鏈的兩端一樣。在美國,每個人都有其固定位置。一方越來越依賴於另一方,仿佛是生來為另一方服務一樣,而另一方則享有指揮別人的地位。

這不就是貴族制度的社會狀況嗎?[4]

在一個國家中,如果人民的社會地位變得越來越平等,人們對於工業產品的需求也就會變得越廣泛和普遍。使商品變得價格低廉就成了制勝關鍵。所以,有越來越多有錢有識之人將自己的財富和天賦投入到工業生產之中,他們開設工廠,並且設立嚴格的勞動分工,以此來滿足人們各個方面的需求。因此,當人們逐漸趨向民主制度時,那些從事制造業的階級就變得越來越像貴族。人們彼此變得越來越像,而與此同時,大部分民眾與另外一幫人也卻變得越來越不同。最後大多數人變得平等了,但是大多數人與占少數的另外一些人之間的不平等卻在不斷擴大。因此,當我們追根溯底時,就會發現民主社會中的貴族集團是從民主社會中自然產生的。

然而,相比之前的貴族階級,這些貴族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很快會發現,這批貴族實際上只是專注於實業,他們在社會中顯得與眾不同,就像是怪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