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絕代雙雄鬥北方(第2/12頁)

沙苑會戰

二十萬大軍渡過黃河來到華州州城馮翊(今陜西大荔),高歡不敢攻城,因為守將是魏國著名的守城專家王羆。此人曾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守衛荊州城三年,最終擊敗圍城梁軍。一年前,東魏將領司馬子如和韓軌偷襲過華州,一部軍士趁著黎明翻墻入城。王羆高臥大床,聞報後披散頭發、光著腳丫子沖出房間大吼道:“老羆當道臥,貉子哪得過!”集合起西魏守軍將入城敵軍趕出。

王羆性格古怪,有不少典故,上級派人巡察工作,王羆招待吃飯,巡察官拿起一張大餅,掰去餅邊緣比較硬的部分,只吃中間松軟的餅瓤。王羆不高興,吩咐下人把飯菜撤了。巡察官愕然。王羆道:“我看你不餓。”巡察官趕緊道:“我怎麽不餓,早晨飯沒吃,就等這一頓呢!”王羆道:“農民們耕種收獲非常辛苦,仆人們蒸煮加工又費去不少力氣,你這樣吃法,應該不餓。”又有一回,王羆和客人吃瓜,客人削瓜皮,瓜肉削去不少。王羆彎腰撿起削落地面的瓜皮填到嘴裏吃,搞得客人目瞪口呆。

遇到這種古怪人誰也沒招。高歡勸降,王羆登城大叫道:“此城是王羆的墓冢,生死在此,想死者來!”高歡不想和他較勁,自恃兵力強大,扔下王羆不管,繞過馮翊城,涉過洛水,在許原(陜西大荔西南)安下大本營,目標直指長安。

宇文泰入關回到渭南,發現早先命令前來會師的各州地方部隊不見蹤跡。宇文泰一臉陰沉,心情很是不爽。他雖然是魏國大丞相,但沒有掌握關中實權。各地豪強公然違背軍令,很多人認為宇文泰難以對抗高歡的二十萬大軍,畢竟魏國有兩位大丞相,不想早早在宇文泰身後排隊。

區區一萬軍隊如何對付高歡的大軍,眾將領提議向西進行戰略撤退,把長安讓給高歡,集結足夠多的兵力再進行反擊。宇文泰不想走侯莫陳悅的老路,長安一丟,那些搖擺不定的地方豪強會跪倒高歡腳下歡迎新主子,像丟垃圾般拋棄宇文泰。

只有主動進攻才有一線生機,西魏軍架設浮橋,帶三日幹糧,迅速渡過渭水,進抵沙苑,離高歡大營只有六十裏。眾人提心吊膽,唯獨謀士宇文深拼命給大家打氣,“賀六渾深得關外人心,如果守河北,我們拿他沒辦法。他孤軍深入只為給竇泰報仇,為自己找面子,將不可以怒而興師,這是一支忿兵,一戰

話雖如此,畢竟以一萬敵二十萬,宇文泰不能不謹慎小心,派達奚武進行戰前偵察。達奚武,未來的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藝高人膽大,僅帶三名騎兵化裝成東魏軍模樣出發,離高歡大營百步處潛伏下來竊聽東魏軍對話。等摸清進出大營的口令後,達奚武翻身上馬耀武揚威進大營,答著口令喊話:“奉丞相令查營!”達奚武是六鎮鮮卑人,守營士兵毫無察覺,恭恭敬敬請長官入營。達奚武自稱巡查官,手握馬鞭,見到不守軍紀的士兵不是訓斥就是鞭打,走遍大營無人生疑。摸清軍情,達奚武快馬返回沙苑向宇文泰匯報。

宇文泰放下心來,這一切足以說明敵人軍紀不嚴,驕橫輕敵,有如烏合之眾。李弼獻計說,雙方敵眾我寡,平原交戰,敵軍一眼便知我軍虛實,不如將主力埋伏到營東十裏的渭曲,那一帶長滿茂盛的蘆葦可以藏兵。

第二日,高歡率大軍殺到,時值冬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蘆葦迎風搖擺。西魏軍擺下稀稀落落的戰陣,不過兩三千人的模樣。高歡一眼識破宇文泰的計策,心中暗笑。大將斛律羌舉道:“此地葦深泥濘,大軍難以用力。黑獺兵少缺糧,已成困獸。我們不和他交戰,分兵渡渭河直取長安。”高歡眯著眼,慢吞吞說道:“蘆葦長得好茂盛,放火怎麽樣?”高歡萬分狡詐,想把西魏伏兵燒成烤豬。

正在此時,侯景插了一嘴,“燒死多沒勁,生擒黑獺,讓關中軍民看看咱們的威風。”一句話引得大家七嘴八舌,彭樂等猛將紛紛表態:“我們人多,一百個抓一個還怕打不贏。”彭樂有勇無謀,粗人,莽撞人,說話不經大腦。侯景雖大字不識一個,卻是公認的智將,他說這種淺薄的話難免讓人懷疑真實用心。作為武將,沒有敵人則無用武之地。像軍隊裏的少壯軍官們,和平時代憑資歷晉升到師長、軍長,費多大勁,使多少錢,再有本事升不起來。大炮一響,不說黃金萬兩,金豆豆一顆一顆往肩上加。所以說,不喜歡打仗的軍官都是蠢材。狡兔死,走狗烹,連彭樂都懂的道理,侯景沒理由不懂。侯景有縱敵之意,心機之深不在高歡之下,難怪日後能夠橫行江南。

侯景和彭樂的話勾起高歡的虛榮心,全天下無人敢和我較勁,就你黑鬼敢,我做大丞相,你也做大丞相,我立皇帝,你也立皇帝,今兒把你生擒活拿,瞧瞧你的笑話。人生有如戰爭,經常面臨選擇,高歡選了一個最費勁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