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朝第一刀(第2/10頁)

義軍陣中一陣騷亂,叫罵聲此起彼伏,太欺負人啦。尉遲菩薩大怒,欲揮軍殺過河去,瞧瞧天邊,日落西山,暮色沉沉。心想,明天定然把囂張的賀拔嶽殺個片甲不留。

尉遲菩薩恨恨回營,賀拔嶽心情愉悅地調轉馬頭回去了,目的達到,敵人被激怒了,明天他要以一千騎兵全殲敵人。

第二日,尉遲菩薩盡起兩萬步騎精兵沿渭水列陣,賀拔嶽仍率一百余騎兵從容等在對岸。兩人相隔渭水聊了一會兒,尉遲菩薩見河寬水深,一時拿不定主意是否趟過河去生擒此人。若馬行到河中渡不過去,縱使不被敵人射殺,也讓他們笑死。即便騎兵過得去,步兵如何過去?尋思間,只見賀拔嶽騎馬沿渭水向東緩緩而去,尉遲菩薩指揮軍隊跟隨,倒要看看賀拔嶽耍什麽鬼花招。

行不到一裏地,尉遲菩薩突然發現魏軍騎兵隊不知從何處多了幾十名騎兵,此後每行一裏之地,便有一隊魏騎冒了出來。兩軍隔河大約走了二十多裏地,魏軍騎兵越聚越多,義軍一時間摸不清魏軍有多少人馬。

猛然間,賀拔嶽打馬如飛,麾下魏騎緊緊跟隨,揚塵而去。“賀拔嶽想逃。”尉遲菩薩腦海中電光火石般一閃,隨即觀察地形,發現此處河水淺,適合渡水,“真是天助我也。”尉遲菩薩揮鞭一指,下令道:“追!”

義軍數千騎兵爭相渡河,馬蹄濺起水花翻騰,望東緊追不舍。賀拔嶽見敵騎過河追擊,心中暗喜,催馬狂行十余裏,到達一處橫崗。賀拔嶽指揮部隊就地埋伏,自己率親兵過崗。

這一切都是賀拔嶽事先策劃好的,義軍二十倍於魏軍,只能用計取勝。他把部隊分成二十隊,一隊四五十騎,陸續與大部隊匯合,使敵人摸不清己方兵力。走到水淺時逃跑,引誘敵人追趕,敵人騎兵渡河,步兵滯留北岸,兵

義軍騎兵陸續趕到崗東,剛過一半,只聽喊聲四起,魏騎兩面殺來,賀拔嶽揮動長矛,身先士卒,沖入義軍隊伍裏。義軍驚慌失措,回馬逃跑。魏騎隨後追來,邊追邊叫“下馬者免死。”義軍棄馬投戈者無數,魏騎俘獲三千人馬,生擒主帥尉遲菩薩,接著渡過渭水,一萬余名群龍無首的義軍步兵放下武器束手而降。

玩過“全軍破敵”遊戲的玩家都懂得,這是一場經典的隔河對戰,已經作為戰術理論編入遊戲系統。然而,賀拔嶽對敵欺騙術卻是遊戲永遠學不來的,善於思考是每一位將領,每一個希望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一仗下來尉遲菩薩全軍覆沒,驚呆了包圍岐州的萬俟醜奴,義軍匆忙向安定撤退,在交通要道平亭設置防線。

爾朱天光率大部隊來到岐州與賀拔嶽會師,賀拔嶽請求乘勝進兵,爾朱天光拒絕,淡淡道:“夏季天氣炎熱,等到秋涼再進兵不遲。”萬俟醜奴得到諜報,放下心來,放松平亭壘的防禦,該耕地耕地,改休整休整。哪知這是爾朱天光與賀拔嶽演的雙簧,演給萬俟醜奴瞧的。魏軍夜襲,黎明前攻占義軍各處營寨,安定城投降,萬俟醜奴自平亭逃往老巢高平鎮。

賀拔嶽率騎兵窮追,在平涼荒野追上義軍,年僅十七歲的武川小將侯莫陳崇一馬當先,單騎直入敵陣,於萬馬軍中生擒萬俟醜奴。侯莫陳崇單臂挾持敵方君主,右手舞刀沖殺,無人能擋。魏騎陸續殺到,義軍大潰敗。

高平城向爾朱天光投降,獻上偽太傅蕭寶寅。爾朱天光削平關隴山地的殘余勢力,將萬俟醜奴和蕭寶寅押解洛陽,向朝廷報捷。

關中平定,爾朱榮用武力一手蕩平各地反叛勢力,擊敗南朝軍事幹涉,持續七年之久的六鎮大起義平息,北魏國獲得久違的和平。捷報遞到孝莊皇帝手中,元子攸了無喜色,一臉冷峻,怪聲怪氣地道:“即今天下便是無賊。”

密謀

世界上很多人說的假話比真話多,言不由衷,心口不一。我們沒有必要指責他們虛偽狡猾,因為世界離不開謊言。若想聽懂一個人話裏的真實,須和此人感同身受。臨淮王元彧心領神會,躬身道:“臣擔心賊平之後,才真正會使陛下勞心費神。”

看過元彧的簡歷,我們會認定此人是個反復無常的大叛徒。河陰事變後元彧出逃江南,孝莊帝繼位他回到洛陽,元顥入洛元彧率百官出降,陳慶之兵敗再次投降。孝莊皇帝非但不計較,反而重用為總理(尚書令、大司馬、兼錄尚書事),因為元彧有一顆忠貞之心,忠於皇族忠於孝文皇帝漢化政策。流亡江南時,梁武帝蕭衍非常欣賞,百般勸阻不讓他回北國,派人勸道:“昔年王陵在漢,姜維相蜀,成就功業何必本土?”元彧不容置疑道:“我即便死了也要回到北方,何況尚有一口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