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東昏侯(第4/13頁)

和蕭懿這麽死心眼的人不多。六貴和曹虎被殺,各地諸侯,尤其是手握軍權的老帥們心驚膽寒,躲過齊明帝蕭鸞的斷頭刀,怕躲不過蕭寶卷的追魂劍。江州陳顯達、壽陽裴叔業比蕭衍著急。

最怕二心不定,蕭衍鐵心造反倒無顧慮,陳顯達瞻前顧後拿不定主意。說起來,軍官出身,歷經宋齊兩朝,在十一個皇帝手下為官的陳顯達做得相當不錯了。出門坐破車,隨從一律老弱病殘。幾次三番告老,朝廷不準。有一次赴國宴,陳顯達假裝喝多,向齊明帝蕭鸞要了一個枕頭,顫巍巍倚著,摸著枕頭說:“臣老啦,富貴已足,枕不了幾天,讓臣回家養老吧!”蕭鸞當時大吃一驚,半天說道:“公醉矣。”想退休,沒門,榨幹骨頭再說。陳顯達七十二歲高齡還得率領大軍進攻北魏,戰績算不錯,兵圍馬圈,打敗魏國名將元英,最後惜敗在孝文帝手裏。

陳顯達謹慎,兒子們不長臉。江南公認的快牛有四頭:陳顯達世子的青牛、王敬則三公子的烏牛、呂文顯的折角牛、江瞿曇的白鼻牛,好家夥四頭牛全養在陳家大宅。陳顯達知道後,差點沒背過氣去。兒子陳休尚做郢府主簿,整天拿著麈尾晃蕩。陳顯達一把奪過來,扔火裏燒了,叮囑兒子說:“麈尾蠅拂是王、謝家物,汝不需捉此。”那是門閥貴族們玩得東西,是你顯擺的嘛!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南京傳出風來,鬼們下一個收拾的就是陳顯達。逼得老帥騎上馬端起槍,出奇兵突襲台城。

兵變相連

陳顯達進攻南京突出一個“快”字。他平時沒有反叛的念頭,故而無準備。倉促起兵,只能用奇。朝廷任命崔慧景為平南將軍督率各路軍隊西上平叛,中央軍胡松的部隊到達梁山遭遇江州軍隊。中央軍大敗,退守新亭,江州軍繼續向南京挺進。陳顯達夜間在江畔點起篝火迷惑敵人,自己則率數千將士偷渡長江,策劃趁黑夜突襲宮城,生擒皇帝,結束戰事。

人算不如天算。中央軍望見對岸的篝火,以為陳顯達宿營,誰也想不到江州軍偷襲皇宮。可惜,陳顯達的船隊半夜遇風,耽擱行程。第二日淩晨才到達落星岡。人們發現叛軍進了城,一片大亂。宮門關閉,各路中央軍回援宮城,將陳顯達團團包圍。陳顯達振奮虎威,舞動長矛,殺開一條血路,向西州退走。敵軍越聚越多,老將軍長矛折斷,中槍落馬身亡。

陳顯達兵敗,各地援兵陸續回歸。豫州兵沒有參加戰鬥,在軍官李元護帶領下折返壽陽,向豫州刺史裴叔業匯報戰況。

裴叔業和手下親信官員登上壽陽城頭遙望北方。朔風鼓蕩,天地蒼茫。八公山形單影只,一只輕舟行駛在煙波寂寥的淮水。幾年前,這裏戰船浮江,金戈鐵馬,千軍會集,好不熱鬧。想當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風獵紅旗、歌舞滿城,淝水那場南北大戰永載史冊。

“壽陽,多好的地方啊!”裴叔業手撫城垛,感慨地對手下將士們說道:“你們想富貴嗎?我能替你們辦到!”眾將面面相覷,不明白主將說這話什麽意思。陳顯達身亡,裴叔業那張滄桑的臉龐更加疲倦。

裴叔業的密使來到襄陽,向蕭衍轉達了裴叔業心中的秘密,“天下之事,大勢可知,你我都逃不了。蕭雍州若能堅守襄陽,或可自保。如若不然,回面向北,不失作河南公。”

在前朝諸將中,裴叔業比較欣賞蕭衍,拉攏蕭衍一起對抗中央,並透露了底線,一旦形勢危機投降魏國,因為兩人的轄區靠近北方。裴叔業的擔憂不無道理,朝廷下達調防令,讓他去南兗州。

別人推心置腹,蕭衍誠心出主意,告訴裴叔業不要投降北朝,不要把所有事物想得那麽美好。如果投降,魏國人肯定不會讓您繼續呆在壽陽,到河北給您謀個差,再想回江南不可得啦。朝廷中小人專權,小人只圖近利,沒有遠略。您把家眷送到京城,他們安心,自然無患。如果真的派兵來,您率馬步兩萬直取橫江,斷其歸路,直接切斷他們的補給線,天下大事一舉可定,不比投降北方強嗎?

以一州對抗天下,裴叔業沒有蕭衍的豪氣。他與北魏豫州刺史薛真度書信往來,詢問北方情況。薛真度是薛安都的族弟。(讀過前卷的朋友知道,薛安都在反對宋明帝劉彧戰爭中失敗,以徐州投降魏國,薛真度一塊跟去的。)

薛真度是孝文帝寵臣,得信之後極力慫恿裴叔業投誠。說什麽現在北方好,改革啦,風化日美,繁花似錦,衣冠得勢。不是以前原始社會,不搞平均主義,沒有民族成見。你看我,降將一個,官居方面大員。快來吧,別舍不得江南。等逼得走投無路再來,封賞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