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大的奸雄(第3/6頁)

留守關中的將領們在關鍵當口發生內訌。晉軍主帥是劉裕二公子劉義真,年僅十二歲。十二歲對於慕容鮮卑人來說,不能算小孩,後燕皇帝慕容垂十二歲時,已經馳馬縱橫在高句麗王朝的崇山峻嶺中。可人家是鮮卑人,走馬鮮卑兒,從小沉浸於騎射和遊獵中。江南人做不到,更何況王孫子弟。

照理說,關中何等重要,怎麽能讓一個小娃娃管著,因為劉裕猜忌心極重,不放心將領們,關中可是成就王霸之業的好地方。劉義真喜歡文學,不喜歡武功,對於軍事啥也不懂。劉裕回江南之時,親自拉著劉義真的手交給長史王修,希望王修盡力輔佐。

王修與王鎮惡、沈田子、毛修之、傅弘之等將領並鎮關中,眾將互相制約,誰也不給他們絕對權力。

劉裕最不放心的人就是王鎮惡。入關中,王鎮惡戰功第一。王猛深得關中人敬重,關中百姓對於王家備感親切,過於倚重王鎮惡。有一件事,反映出劉裕的微妙心理。有人報告說:“王鎮惡私藏姚泓的禦用輦車,恐有異志。”劉裕心驚,馬上安排人調查了一下,發現王鎮惡只是剔取輦車上的黃金珠飾,那輛輦車早拋棄到城墻外面去了,這才安心。

王鎮惡固然胸無大志,卻有個壞毛病,貪財。每次打仗都要劫掠財物,曾經為搶奪財產誤過戰機。入關中以來,更是變本加厲。後秦府庫倉儲堆積如山,王鎮惡私自盜取的財物不計其數。他功勞最大,只要不謀反,多搞幾個錢,劉裕從不予過問。江南諸將卻極為不滿,犯了紅眼病,沈田子表現得最為激烈。

沈家是江東吳姓望族。沈田子和沈林子兄弟二人跟隨劉裕討孫恩、平盧循、破南燕、入關中,並立大功。青泥之戰,以區區一千多人大敗姚泓數萬大軍。沈田子認為,沒有他摧毀後秦關中主力軍,王鎮惡絕不可能偷襲得手,對王鎮惡洋洋得意的做派根本看不慣。

大軍回江南前,沈田子打小報告說:“王鎮惡老家在關中,不可完全相信。”劉裕回答道:“我留下文武將士精兵萬人,王鎮惡如果圖謀不軌,只能自取滅亡,你們別再多說了。”我們從這一句話,可以看出劉裕對王鎮惡也不放心。他私下裏對沈田子說的話,暴露出提防之意:“三國鐘會之所以叛亂失敗,因為有衛瓘。俗語說:‘猛獸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懼王鎮惡!”

劉裕清楚關中人心態,以占領軍對待關中人,不得人心,晉軍必定受到抵制,而王鎮惡會成為長安百姓心目中的代言人。假使王鎮惡不反,形勢決定選擇,一旦黃袍加身,皇帝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這就是劉裕說出上述一番話的本意。

沈田子拿定尚方寶劍,更加不服王鎮惡。匈奴夏軍抵達渭陽,關中百姓投降者道路相連,這就是劉裕的民族政策結出的惡果。

沈田子見匈奴人兵勢強大,從前線退兵,被王鎮惡訓斥了一頓:“劉公把十歲小兒托付給我等,當同心協力,你擁兵不進,怎麽能打敗敵人!”沈田子又生氣又害怕,心道:“我們地位平等,你王鎮惡憑什麽如此牛逼,如果不是我,你進得了長安,立得了頭功嗎?”

同事們之間和睦相處是門學問。千萬別把人逼急了,何況手握刀劍的軍人。王鎮惡想不到自己會死在戰友的刀下,而且是在大敵當前之際。沈田子選擇行兇的地方很隱蔽,傅弘之的軍營。王鎮惡會懷疑沈田子,決不會懷疑傅弘之。王鎮惡是一個人來的,來傅弘之軍營商議對付匈奴人的軍事行動。沈田子請求單獨和王鎮惡談談,眾人同意,退了出去。

刀光閃過,一聲慘叫。眾將搶進大帳的時候,發現一具屍體,王鎮惡的屍體。那雙眼睛大大地睜著,充滿驚訝和迷茫。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王鎮惡如此驚訝的目光,即使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戰場。那雙眸子明白地告訴在場每個人,敵人在哪裏?敵人就在我們中間。

士兵們被告知,王鎮惡欲殺盡南人,據關中造反,沈田子將軍奉劉太尉之命力斬叛賊。

傅弘之飛報劉義真,沈田子隨後率數十騎趕到長安。令他吃驚的是,少年劉義真和長史王修一身甲胄,軍士們弓上弦、刀出鞘,如臨大敵,沈田子神色鎮定,靜靜道:“王鎮惡謀反,我把他殺了。”

劉義真將信將疑,王修勃然大怒,臉龐、脖子漲得通紅,語氣因憤怒而激動:“謀反?有什麽證據!王鎮惡是大將,你有什麽資格擅殺大將。來人,將沈田子拿下,斬首!”

又一個死不瞑目的人。沈田子與王鎮惡真是有緣,去鬼門關報到,竟也要結伴而行。

和匈奴人打仗,只能派傅弘之與毛修之去。東晉將領,群星閃耀,拿出一個來都響當當。傅弘之率軍兩敗匈奴夏軍前鋒,形勢一度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