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征服蒙古高原(第4/7頁)

拓跋珪早已料到劉衛辰不會對柔然之戰無動於衷,率騎兵六千從戈壁返回,急趨鐵岐山(今包頭陰山北),收集弓矢、牛車,列成方陣,令軍士各執硬弓利弩,設伏於鐵岐山南。匈奴大軍突然遭遇魏軍,一陣慌亂。直力鞮見敵軍人少,指揮匈奴騎兵蜂擁而上。依靠有利地形和牛車掩護的魏軍利用弓弩的威力,一波波箭雨傾盆而下。輕裝的匈奴騎兵毫無防備,損失慘重,大軍潰敗,直力鞮單騎逃走。拓跋珪以區區六千騎兵大敗九萬匈奴兵,可謂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弓弩是輕騎兵的天敵,輕騎若仰仗人馬眾多一味沖擊車陣沒有不失敗的。依車列陣射殺騎兵,漢代李陵用過,晉代馬隆用過,百試不爽。

拓跋珪馬不停蹄乘勝追擊,時值隆冬,黃河渡口冰封。魏軍自五原郡金津(今內蒙古包頭西)強渡黃河,直插鐵弗匈奴部落境內,進逼劉衛辰都城代來城,匈奴部眾駭亂。劉衛辰與直力鞮父子棄城而逃,魏軍一鼓作氣,攻克代來城。魏將伊謂率輕騎窮追不舍,至木根山(今內蒙古五原西),俘虜直力鞮。劉衛辰被部下所殺,獻首於拓跋珪。魏軍兵至鹽池(今陜西定邊北),擒獲劉衛辰宗族。前秦出塞攻打代國的戰爭是劉衛辰挑起的,拓跋珪憶起舊恨新仇,將劉衛辰宗族五千余人在黃河邊盡皆斬殺,投屍黃河,一時之間黃河水為之變紅。劉衛辰宗族中只有三子劉勃勃逃脫。這個劉勃勃便是大敗劉裕關中軍,開創匈奴大夏國的一代魔王赫連勃勃。

經此一戰,河套之地胡族部落紛紛投降,魏軍獲馬三十余萬匹,牛羊四百余萬頭,遠遠超過魏軍征伐草原各處野蠻部落獲得的財物總和。鐵弗匈奴積攢的全部家當連一只羊也未逃脫,北魏國的經濟財力因此強大充裕起來。

東吞勿吉,西至鹿渾海,北起貝加爾湖,南抵塞上長城,大漠南北千裏草原完全變成拓跋鮮卑自家牧場。北魏統一草原各部戰爭的順利使後燕國感到極大壓力,慕容垂加快征戰步伐,開始對鄰近的翟魏和西燕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

叁 叩囊底智

後燕國皇帝慕容垂感受到來自北方大草原的隱隱殺機,六十九歲高齡的不敗名將再次揮起戈矛。慕容垂加快了對周邊國家軍事打擊力度,在他心目中,世界上有一個人必須死,那就是西燕皇帝慕容永。

梟雄的精明在於絕不會意氣用事。慕容垂要一步一步來,攻打西燕之前,黎陽丁零人的小小王國定要拔去。丁零人的魏國建立於公元388年(北魏登國三年),其年山東地區已被後燕國占領。東晉北伐名將謝玄病死,那位淝水大戰中在前秦後軍大呼“秦軍敗了”的朱序被晉廷任命為都督,戍守洛陽,晉軍喪失之前咄咄逼人的氣勢。

丁零人翟遼見後燕得勢,派遣使者請降。翟遼是個大忽悠,曾經數降數叛後燕國,他摸準了慕容垂的性子,開口閉口講仁義,只要你先投降,就不去征討。不過,人的忍耐有限度,慕容垂終於不肯再被忽悠。戰神生氣了,後果很嚴重。慕容垂斷然拒絕翟遼歸降,斬殺丁零使者,明白地讓他收起騙術。翟遼也做得夠絕,當下自稱大魏天王,建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丁零人中原政權,史稱翟魏。

翟魏領土面積狹小,地跨黃河兩岸,處於後燕、西燕和東晉之間,利用大國博弈搞勢力平衡,慕容垂拿狡猾多變的翟遼沒辦法。翟遼短命,僅僅做了三年天王便一命嗚呼,兒子翟釗繼位,改年號為定鼎。口氣夠大,只怕他沒有本事定鼎中原。這一回,慕容垂逮住機會,後燕軍大舉攻伐翟魏。

翟釗火速向西燕求救。西燕皇帝慕容永與大臣們商議,主張出兵的大臣和不主張出兵的大臣們各執己見。鴿派人物主張觀望,說:“兩寇相爭,雙方必然疲弊,我們坐山觀虎鬥,奈何要冒進兵的危險呢?”鷹派人物主張出兵,提出圍點打援之計,說:“慕容垂強大,翟釗弱小,何弊之有?不如速去救援,以成鼎足之勢。我們發兵進攻中山,晝多疑兵,夜多火炬,慕容垂必定害怕退軍。我軍迎頭出擊,翟釗攻擊背後,這可是老天爺給我們殺死慕容老賊的大好時機,斷不可失啊。”慕容永最畏懼的人就是慕容垂,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肯和慕容垂過招。因為他知道,慕容垂生平無敗仗。

後燕大軍迅速攻占丁零國都黎陽,列兵黃河北岸。翟釗孤注一擲,將兵馬撤到南岸,依靠黃河天險防禦。慕容垂與諸將立馬黃河岸,河水奔流不息,對岸的丁零人軍容齊整,戒備森嚴。諸將感嘆道:“丁零人素來彪悍,又有準備,我軍不宜渡河!”慕容垂白眉輕揚,呵呵一笑:“翟釗小兒,有何能為?看朕今日為大家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