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鮮卑第一帝(第2/5頁)

拓跋珪從尊貴的王子淪落為普通牧民,要和牧民一樣忍受饑餓,忍受草原惡劣氣候帶來的種種困難。作為家中的長子,這個未來蒙古和華北的征服者親自帶領同母異父的弟弟拓跋觚、拓跋儀和拓跋烈,以打獵、捕魚維持生計。

幼年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艱難生活給拓跋珪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應付生存所需要的智慧和毅力在他心中紮下了根,戰爭、苦難、血與火的經歷養成了他日後果斷、殘忍、冷酷的性格。

七年光陰平靜度過,拓跋珪十二歲了。一場偉大的戰爭會打破寧靜的生活,讓血液重新沸騰。

貳 草原已無大匈奴

公元383年,決定南北兩大帝國命運的淝水戰爭爆發。前秦天王苻堅征調北方百萬大軍向江淮挺進,意圖一戰征服江南,統一天下。戰爭的結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鏡,足以投鞭斷流的北方百萬鐵騎慘敗淝水,前秦軍千裏大潰敗。東晉軍隊出師北伐,氐人統治下的丁零人、乞伏鮮卑人、慕容鮮卑人、羌人趁機而起,各自建立王國。北中國分崩離析。

消息傳到塞外,代國的遺臣、鮮卑拓跋部的貴族們歡欣鼓舞,因為他們看到了重新成為主人的希望。更為激動人心的消息是,前秦任命的草原統領者劉庫仁死了。

劉庫仁本名叫做獨孤沒根,是匈奴人,屬匈奴獨孤部,原代國的南部大人。代國滅亡後,他投降前秦。獨孤部是匈奴的一支,是匈奴男人和鮮卑女人通婚而繁衍起來的部落。部落姓氏為獨孤,北魏孝文帝漢化改姓,獨孤依匈奴人的習慣改姓劉。後世隋文帝楊堅和和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均出自這一部族。

蒙古高原有大大小小許多部落,較大的有鮮卑拓跋部、匈奴獨孤部、匈奴賀蘭部、匈奴鐵弗部和柔然、烏桓、高車諸族。前秦帝國打敗拓跋鮮卑人,把草原一分為二,交還給匈奴人打理。

塞北重新成為匈奴人的天下,蒙古高原為兩大匈奴部族首領控制,一個是匈奴獨孤部劉庫仁,另一個是匈奴鐵弗部劉衛辰。他們以黃河為界,分為東西兩方,平分大漠草原。劉庫仁作為秦國的振威將軍、關內侯,受命管理前代國黃河以東的領土,負責監督拓跋人。他是代國老臣,匈奴獨孤部也有一定的勢力,加上強大的前秦帝國支持,拓跋人對他甚為忌憚。

淝水之戰後,慕容鮮卑的貴族慕容垂在河北復興燕國,劉庫仁征發塞上兵馬出雁門關攻打慕容垂。草原牧民不願遠征,部下的匈奴人、鮮卑人、烏桓人、漢人在慕容鮮卑人的陰謀策動下,發動叛亂,殺死劉庫仁。

蒙古高原的部落之所以在劉庫仁手下規規矩矩,無非害怕前秦帝國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今秦國瓦解,劉庫仁死掉,誰還會守規矩?於是塞北大亂。

拓跋人想復國,就必須找到正宗的代王繼承人,這樣才有號召力。拓跋實君發動叛亂,老代王什翼犍的兒子們幾乎死絕。苻堅以大逆不道罪車裂拓跋實君,什翼犍只余下幸免於難的小兒子拓跋窟咄,但被前秦軍押送長安做人質。什翼犍的孫子輩留在草原上,其中拓跋珪年長,當仁不讓成為第一繼承人。

劉庫仁很看重拓跋珪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告誡兒子們說:“此兒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業,你們一定要尊重恭敬。”劉庫仁的話意味深長。長久以來,拓跋部一直統治蒙古高原,勢力很大。這句話意在安撫拓跋貴族暫時別鬧事,等拓跋珪長大,我把權力歸還你們。

劉庫仁死後,弟弟劉眷當上部落首領,草原將經歷一次戰亂。匈奴賀蘭部和匈奴鐵弗部相繼向獨孤部發起進攻。戰爭吹響匈奴人爭霸草原的號角,三部匈奴混戰,孤獨部實力明顯高出一籌,兩戰兩勝。

打敗了外部敵人,內部開始同室操戈。劉眷的兒子劉羅辰對父親說:“近來征戰所向無敵,然而對於心腹之患,要及早除掉!”劉眷問:“誰是心腹之患?”劉羅辰說:“堂兄劉顯是殘酷無情的人,早晚必將作亂。”劉眷不聽,你亂說,我是他叔叔。劉顯是劉庫仁的兒子。劉羅辰沒看錯,爭權奪利從來不管你是叔叔還是大爺。劉顯殺掉毫無防備的劉眷,自立為匈奴獨孤部的首領。

當時草原三分天下。匈奴鐵弗部控制西部草原;匈奴獨孤部控制中部草原;匈奴賀蘭部控制東部草原。很多匈奴人天真地認為屬於大匈奴的時代又回來了,只有劉顯保持著清醒頭腦。劉顯比他叔叔強,是塊材料。他知道,如果想恢復匈奴人在草原的霸業,必須壓制住拓跋鮮卑人。

一百年前,鮮卑人從匈奴人手中奪取了大漠南北的廣大牧場。天王苻堅打敗鮮卑人,把草原還給了匈奴人,利用匈奴人壓制鮮卑人。鮮卑人畏懼的不過是匈奴人的後台,而不是匈奴人。三部匈奴互相殘殺,拓跋鮮卑人最後獲利,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劉顯認識到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