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三日月之誓(第2/10頁)

他看中尼子家殘黨頑強的戰鬥力,想將其作為毛利征伐戰的頭號先鋒;同時作為鹿介而言,如果擁有信長的織田軍這個龐大後盾,即意味著可以徹底擺脫先前孤立無援的悲慘局面,如此一來,戰勢必將朝向對尼子家有利的方面發展。

永祿六年(1563年),十三年來一直陷入絕望對毛利戰爭的尼子家殘黨,終於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一直為尼子家復興在京都四處奔走活動,周旋於信長、秀吉、織田家宿將之間的鹿介,為完成心中夙願,不惜於百忙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到長筱,為表達自己對鳥居強右衛門的仰慕之情,他又去甘泉寺瞻仰了義士的遺物。機緣巧合,竟然從住持手中得到那把無銘寶劍。

佩劍在身的鹿介,感覺自己頓時仿佛擁有百萬大軍。只要無銘劍在手,哪怕毛利有百萬大軍也毫不畏懼。想到此,鹿介心中頓生豪情萬分。

鹿介從長筱城歸來後,又回到信長驍將羽柴秀吉門下做起了食客。

通過這些年來的百般鉆營,秀吉已成為信長身邊最為信賴的驍將。就連織田家宿老柴田勝家、丹羽長秀等人和他相比也黯然失色,而且不知有意還是無意,信長正在逐漸疏遠他們。

體無完膚的慘敗

要說秀吉獲寵全憑鉆營獻媚也不公平。事實上,他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戰功赫赫:元龜元年金崎城一戰,他負責後衛冒死掩護信長脫離危地;天正元年小谷城圍攻戰中,他又冒生命危險潛入城中,將阿市平安護送到信長身邊;其後在富田才八刺殺信長的千鈞一發之際,又是他不惜性命撲倒了刺客。信長沒有忘記他的功勞,長政滅亡後,他將淺井家領地全部賞給秀吉。

現在的築前守備秀吉,已是俸祿超過二十二萬石的堂堂戰國大名。即使在群英薈萃的織田大營中,也沒有人比他更通曉中國③形勢。淺井、朝倉、武田相繼滅亡衰退後,中國的毛利成為織田家目下面臨的最大敵人。而秀吉對此早有戒備,這更顯示出他與眾不同的獨特視野。

正當信長本營為石山本願寺、一向一揆④等敵對勢力費勁腦汁時,秀吉則開始將目光盯在了其時還尚未嶄露頭角的毛利家身上。

秀吉被鹿介的忠義打動,真心真意想幫助他早日復興大業。此時鹿介正為織田軍遲遲不見行動焦急萬分,秀吉看在眼中,規勸他道:

“別急,耐心等待,我軍適當時機一定會對毛利家發動總攻的。那時候不就輪到你發揮本領了嗎?毛利軍擅長海戰,欲同其對戰,則我方必須事先強化水軍,爭取一鼓作氣全殲敵軍,讓毛利無處可逃。你還年輕,為了那一天,現在就開始好好積攢充分的氣力吧!”

天正四年四月,信長發動對石山本願寺的第二次攻擊。首戰對手即是毛利水軍,雙方在木津川河口展開激戰。在毛利軍龐大戰艦的橫沖直撞和新式武器“火矢”打擊下,織田軍遭到了體無完膚的慘敗。

初戰即遭到如此慘敗,信長充分吸取教訓,開始努力強化水軍。

秀吉從信長處得到淺井領地後,他舍棄了淺井舊都小谷城,將湖岸的今濱改名為長濱,在此修建了新的居城。

長濱城直面琵琶湖,是座典型的水城。擁有兩道優良港口,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和依山而建的小谷城簡直天壤之別。築城前秀吉曾誇下豪言壯語:

“都說山城易守難攻,可一旦糧道被切斷,豈不變成易攻難守的死城?水城則不同,若想攻城,則需要有大量的戰艦方能切斷水面交通。此後也勿須再為防止敵軍來犯而修建兵砦什麽的,敵軍即使想修也有心無力,長濱城直面琵琶湖,可以說從此整個湖域都是我的地盤。在這裏訓練水軍,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在大阪、九州再築新城。屆時別說毛利家這等烏合之眾,就是唐⑤、天竺,我們也照樣能打的過去!”

長濱城是秀吉親手設計,並在他親自監工下建設完成的。竣工後不但舊都小谷城商人紛紛前來,就連諸國商人、職匠、僧侶、醫士、浪人、遊女、占蔔師聞訊後也蜂擁至此,城內頓時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秀吉向領內居民發布通告:但凡有自願開墾荒地者,所開之地永世歸其所有;商人、職匠的年貢、諸役也完全免除;寺廟、神社受國家保護,不得隨意騷擾。

從此長濱城內樂市(自由市場)繁盛,百姓生活也大有改善,治安良好,夜不閉戶,到處欣欣向榮,市民皆大歡喜。這也反映出信長家中第一大寵將—羽柴秀吉,絕非尋常武將可同日而語。

信長於長筱之戰殲滅最大強敵武田軍團後,在安土修築了新城。天正四年(一五七六)二月二十三日,信長正式決定將本居由岐阜遷都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