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秦帝國的崩潰 十、秦亡的歷史教訓

前 言

我整理秦末的這一段歷史時,深感那是唯利無恥的英雄時代。在那個時代,人人唯利是圖,個個急功近利,周圍都是生死搏鬥,到處遍布爾虞我詐,成者為王敗者寇,建功立業的英雄豪傑們,何曾有暇於道德倫理。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蓋棺論定,講的是一個人的功過是非,要到死後方才能作出結論。不僅個人如此,歷史事件,王朝國家,政權組織也是如此。客觀而中肯的評價,都需要在完結之後。時間宛若流水,滌蕩人事的浮塵,歷史宛若碑銘,寫定古今的是非。

在本書中,我從劉邦的出生開始整理歷史,鳥瞰俯視到始皇帝去世,大體只是一片粗梳掠影。從二世胡亥登台以來到秦帝國的滅亡,則是步步追尋,詳細道來。敘述到項羽一把大火將秦都鹹陽燒了個幹幹凈凈時,禁不住傷痛感懷,思緒萬千。

自西元前三百五十年秦徙都鹹陽以來,經過秦孝公、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六代秦王近一百五十年間的經營建設,鹹陽的規模氣勢,已經是虎視天下的雄都大城。始皇帝統一天下,鹹陽大規模擴建成為帝國的首都,舊宮鹹陽在北,新宮阿房在南;渭水灌都比況天漢銀河,橫橋南渡比況天帝出行,又在鹹陽北坂原上仿造六國宮室,收羅燕齊楚珍寶,安置韓趙魏美人,房檐俯首,殿堂低頭,宛若各國囚虜之王。當時當地,秦帝國是天下世界,始皇帝是萬王之王,帝都鹹陽,是何等一種雄偉繁華的景象!

秦滅以後,秦宮化為灰燼,鹹陽廢為丘墟,百年繁華帝都,一時灰飛煙滅。時過二千年,當我追尋歷史來到鹹陽帝都故址時,荒野土丘,斷瓦殘磚,灰蒙蒙天地之間,何處可以尋得往日的蹤影?

秦都鹹陽的故址,在今天的鹹陽市渭城區窯店一帶,屢經渭水改道的沖刷,已經是往事舊跡難尋。西漢建國以關中為本,劉邦稱帝以後,在鹹陽東南的渭水南岸,依據殘存的秦宮舊址,重建帝國都城長安,將一時斷絕的秦帝國遺業,又重新繼承下來。西漢二百年,長安始終是帝都。東漢二百年,東都洛陽,長安是西都。歷代至於隋唐,西都長安,東都洛陽的兩都格局不變。宋都開封,元明清定都北京,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漸東移北上,關中終於冷落荒廢,直到今天。

偉大的秦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秦帝國的首都鹹陽,大約經過一百五十年的輝煌而突然毀滅。秦國關中形勝之地,居高臨下控制中原大地的地理優勢,大約延續─千二百余年方才自然衰落。不過,秦始皇所開創的皇帝制中央集權統一帝國的政治形態,卻延續了二千余年。兩千年來,秦帝國並沒有死去,而是以不斷改進變通的形式,一直延續到今天。與此相應,秦帝國興亡的歷史教訓,自西漢建國以來直到今天,也不斷地被總結,不斷地被爭論,不斷地被提起,作為與大一統中國同生共死的課題,還將不斷地持續下去。

秦帝國迅速滅亡的歷史總結,最著名的莫過於賈誼的《過秦論》。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他敘述秦末風雲突變的歷史說:“到了始皇帝,繼承祖上余蔭,揮動長鞭而駕馭海內,吞並兩周而滅亡諸侯,古來至尊王侯被踐踏於地,往昔紛爭萬國被整合統一。”秦居高臨下,征服天下的氣勢,宛若摧枯拉朽,是何等的不可一世。

然而,始皇帝猝死屍骨未寒,戍卒陳勝帶領數百人“砍伐樹木作為武器,高舉竹竿用作旗幟。天下回應宛若流雲匯合,攜糧追隨宛若物行影從。並起於山東各地的英雄豪傑,一舉滅亡秦帝國。”秦急劇土崩瓦解,迅速滅亡的敗相,宛若枯枝敗葉被狂風席卷,又是何等的慘痛淒涼。

賈誼以為,秦帝國之所以速亡,秦始皇、秦二世和末代秦王嬴嬰三位君王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三位元君王的共同錯誤,就是面對已經變化了的形勢而沒有改變施政的方針。他說:“始皇帝自我滿足而不聽從勸諫,堅持錯誤而一意孤行。秦二世繼承始皇帝的方針政策不變,施政暴虐而加重禍患。到了秦王嬴嬰的時候,國勢危弱而無輔無援,孤立無親而救敗無方,三位秦王,終身迷惑於過錯而不能覺悟,終於導致秦帝國的崩潰速亡。不可不謂事在情理當中。”

賈誼進而以為,秦亡過錯的首因在於始皇帝。他說:兼並天下的人崇尚詐計武力,安定危亂的人重視順應平衡。攻取和守衛、開創和守成,事業不同,思路方法也不一樣。然而,始皇帝結束戰國統一天下以後,思路沒有調整,政策沒有改動,思想依然停留在戰國,繼續用戰爭時期的方針政策處理建設鞏固的新局面,完全是藥不對症,犯了攻守勢異的政策性錯誤。這種施政的結果,激發國內外的種種矛盾,使秦帝國始終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民生困窮、緊迫而不得安寧,形成人心思亂,幹柴遍地的“危民”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