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劉邦西進 五、趙高的勝利(第2/2頁)

李斯請求罷免趙高,二世皇帝不能接受。他在給李斯的信中,一方面是極力為老師申辯,一方面已經是近於哀求了。當李斯聯絡諸位大臣聯名請求清除趙高時,二世皇帝害怕了。他害怕大臣們殺掉趙高,便將李斯和大臣們的動向通知了趙高。趙高千恩萬謝皇帝的恩情。趙高是為人積極行動的類型,遇事往往先發制人,他反守為攻,以李斯攻擊自己的罪名反套李斯。趙高對二世皇帝說:“丞相權傾天下,已成田氏篡齊之勢。之所以未發,是因為顧慮臣下尚在;一旦臣下死,丞相將為所欲為。”於是二世做了決定性的選擇,他下書譴責李斯及諸位大臣,下令逮捕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主張清除趙高的大臣們,通通交付郎中令趙高處置,追究謀反的罪名。

二世二年七月,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在獄中自殺,左丞相李斯等一大批大臣被誅殺,始皇帝以來的功勛老臣幾乎完全被剪除幹凈。二世任命趙高為丞相,全面托付軍國大事,重新組建帝國政府。趙高出任丞相以後,首先對新政府的人事作全面的變動和安排。新政府人事調整的基本原則就是打破論資排輩、看重功勞業績的傳統,越級提拔新人,使貧賤者富貴,拔下位者高官,全面清除始皇帝以來秦政府的大臣閣僚,盡可能選用自己的親信側近。對於最關樞要的大臣職位,二世即位以來一直由自己擔當的郎中令一職,他任命弟弟趙成接任,便於繼續控制宮廷和皇帝,其他大臣閣僚,也都一一做了相應的安排。由內而外,由近而遠,鹹陽朝廷的政治變動,不可避免地開始影響到各地和前線。

章邯是先帝老臣,李斯的親信,舊政府的閣僚。李斯被殺,以李斯為首的老臣政府被趙高新人政府取代,章邯在朝廷內部失去了依靠和後援。趙高新政府建立之初,忙於中央政府的改組和政權的鞏固,無暇顧及將兵在外的異己。叛亂尚未平息,只要軍事進展順利,新政府當一如既往地使用和支援章邯;然而,一旦前方軍情不利,鹹陽政變的後果,就在新相和老將之間顯露出來。巨鹿之戰,王離軍被殲滅,身為平叛軍總帥、統領中部軍掩護王離圍攻巨鹿的章邯,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受到朝廷方面的指責。巨鹿之戰以後,在項羽所統領的諸侯聯軍的攻擊下,章邯軍又連連失利,步步後撤,朝廷方面的督促和責難,與日俱增。

不過,章邯畢竟是堅忍的宿將,他在內外不利的形勢下完成撤退收縮,穩住陣腳,從二世三年一月到六月,一直堅守河內一帶,迫使項羽所統領的諸侯聯軍滯留漳河地區達半年之久,與章邯軍對峙而不能前進。就在這個期間,楚軍別部的劉邦部隊,開始西向關中方面進軍,開辟了攻秦的第二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