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帝國的民間暗流 六、黃石公傳下了兵書(第2/2頁)

黃石公交付給張良的《太公兵法》,就是假托姜太公名義的古代兵書系列,至今流傳於世的,有《黃石公三略》、《陰符經》和《六韜》。我通讀三部太公書,感嘆有加,張良後來輔佐劉邦平定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他的智慧謀略,正是淵源於《太公兵法》。據說張良修得《太公兵法》以後,說與別人聽,都沒有反應,說與劉邦聽,劉邦馬上覺得好,當即一一實行。由不得張良感慨:“沛公殆天授。”從此不願意離去。天授天授,上天所授與也。張良的聰明智慧,是上天所授;劉邦的英斷決行,也是上天所授。上天又假手黃石公和《太公兵法》將二人連接在一起,打造出君主和帝師、主帥和謀臣的天作之合。

我讀《六韜》之《文韜·文師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武韜·發啟篇》:“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獸,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共濟,濟則皆同其利,敗則皆同其害。”大有豁然開朗之感。多年以前,我在考察劉邦集團的時候,曾經提出“共天下”的理念,即共同所有、公平分配天下權益的意識,是劉邦集團的原則和共識;劉邦集團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新建的西漢王朝之所以能夠克服秦始皇的絕對專制皇權,發展出一種新型的有限皇權,其思想根源就在這裏。

劉邦集團“共天下”的理念,是由張良提出來的。西元前二〇二年,劉邦和項羽決戰陔下,張良正式向劉邦提出,只有君主能夠與諸侯臣下“共天下”,才能上下內外協力,擊敗項羽,取得勝利。劉邦接受了張良的建議,與各國約定共同分配天下權益,終於集結諸侯國聯軍,一舉擊敗項羽。當時我考察這段歷史時,致力於共天下理念對漢王朝政權影響的追究,未遑探索共天下思想的來源。眼下如今,當我為黃石公賜書張良再次通讀《太公兵法》時,意外尋跡到共天下理念的思想來源,釋然之余,得到一種由人及書、由書及人、思想推動歷史、歷史啟發思想的融通關聯。

信哉《太公兵法》,大哉共天下理念,其存在和影響,綿綿不絕於兩千年後的今天。